华夏文明,源远流长,红色底蕴,深沉厚重。70多年前,为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历史使命,百万雄狮乘风破浪,横渡长江。渡江战役的全面胜利,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74年后的今天,让我们跟随导游孙尧尧的步伐,走进“孙家圩子渡江战役总前委纪念馆”,回望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
蚌埠作为交通要道,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而孙家圩子渡江战役总前委就位于蚌埠市蚌山区燕山乡孙家圩子村,占地面积1.36万平方米。纪念馆由旧址、纪念馆和接待中心组成。旧址包括邓小平、陈毅、张震旧居和第三野战军司令部会议室和大食堂。
2008年12月26日上午,渡江战役总前委孙家圩子旧址纪念馆在孙家圩子村举行盛大开馆仪式。纪念馆展陈面积300平方米,馆名由渡江战役参加者、曾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上将题写。
纪念馆是那段岁月的见证。纪念馆里的每一段文字,每一个遗迹,将我们带回到74年前的那场重大战役。为了完成“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革命历史使命,1949年3月22日至4月4日,总前委、中共中央华东局、三野司令部、华东军区等机关和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等十多位领导人到刚刚解放的蚌埠,分住在孙家圩子中,孙家圩子一时间成为渡江战役的军事指挥中心。
这场战役从1949年4月20日发起,至6月2日止,历时43天。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第12兵团,以及华东、中原军区部分地方武装共约120万人,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下,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举突破国民党陆、海、空三军联合组成的长江防线,占领了南京。渡江战役的胜利,宣告了蒋介石集团22年反动统治的覆灭,为人民解放军继续向东南、华南、西南地区进军奠定了胜利的基础,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极其光辉的一页。
1949年渡江战役期间,陈毅任渡江战役总前委常委,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三书记,华东军区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为实施靠前指挥,3月21日起,邓小平、陈毅、谭震林、粟裕按预定部署,率部分批经徐州南下,“途中雨雪交加”,次日凌晨才抵达了与蚌埠市区隔河相望的小蚌埠。由于淮河大铁桥在国民党军溃逃前被炸毁,陈毅只能步行通过河面上架设的浮桥进入市区,并于当日下午移驻距市区约10公里的孙家圩子村。
在孙家圩子村,总前委召开会议研究制定了渡江作战方案,并由总前委书记邓小平亲自组织拟定了指导第二、第三野战军渡江作战的纲领性文件——《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在这里,为了适应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华东局第一书记邓小平签发了《关于接管江南新区城市的指示》等3个草案,为中国经济中心的恢复发展创造性的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在这里,华东区确定了张爱萍出任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委,人民海军由此开锚启航,为祖国海上钢铁长城的构筑垒起了首块奠基石;在这里,第三野战军下达了《京沪杭战役作战命令(京字第二号)》,吹响了渡江战役开始的号角。
选择孙家圩子作为总前委等四大机构驻地,是时任江淮区党委书记、蚌埠市军管会主任曹狄秋推荐的。选在这里是因为符合战时指挥所的三个要求,即地点隐蔽、交通便捷、易于机动。孙家圩子实属凤阳县,位于蚌埠凤阳交界处,公路可连接淮南铁路和津浦铁路,且距离蚌埠市区近(约十公里),在东南部有群山环绕,可防御来自南京方向飞机的轰炸。
渡江战役的提出源于淮海战役期间。1948年1月12日,毛泽东主席代表中央军委、总前委和第二、第三野战军以及前方指挥员的反复酝酿,渡江战役作战方略呼之欲出。在展厅里还展示了领导渡江战役的中共中央五大书记的照片,这也是总前委唯一的一张合影。
3月25日至26日,邓小平、陈毅、谭震林在孙家圩子主持召开总前委会议。这是渡江战役发动前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会上,听取了第二、第三野战军和各兵团关于渡江作战准备的汇报,研究部署渡江作战方案。邓小平亲自组织拟定了指挥渡江作战方略《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
4月1日上报中央军委,4月3日得到批准。毛泽东代表中央军委批复同意《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它是渡江战役的纲领性文件,现在已经收入《邓小平文选》第一卷,它不仅是邓小平前期军事生涯的巅峰之作,也是邓小平军事思想的光辉篇章。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生产建设为中心任务,要求全党用极大的动力去学会建立人民政权、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生产,华东区高瞻远瞩地制定了一系列进军江南的方针政策。
蚌埠是大军南下的跳板、渡江支前的基地。刚刚获得新生的蚌埠人民以主人翁的姿态,在“一切为了支前”口号的鼓舞下,迅速掀起支援高潮,蚌埠车水马龙,成为淮畔不夜之城。淮河上,蚌埠人民架起7座浮桥,50余万战士和武器弹药提供南下通道;街道上,云集着蚌埠的粮食、煤炭等支前物资,通过滚滚车流不断向南输送。
承担了最为繁重支前任务的蚌埠人民,为渡江战役的胜利、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巨大贡献,共和国的丰碑上永远铭记着蚌埠人民的不朽功绩。以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为代表的革命家、军事家移驻蚌埠的时间不过14天,但孙家圩子以作战方略诞生地为突出标志,已永远镌刻在中国革命的巍巍丰碑上,他们的精神也永远铭记在世人心中。
新闻热点
大众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