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民办国际化学校陆续出现“公参民”、集团化办学、非营利性民办学校行营利之实等问题。随着《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实施细则》、《营利性民办学校监督管理实施细则》和近日《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下称《实施条例》)的出台,民办教育开始步入分类管理、规范促进为主要特征的时代。
政策在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的同时,也为学校特色化办学提供了充分的支持。《实施条例》将为民办国际化学校带来何种影响?民办学校民办国际学校该如何在新形势下定位发展?民办国际学校如何苦练内功,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从办学特色、公立学校国际理解教育、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和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进行深入探讨。
办学特色、教育质量并重,将成为国际化学校未来发展趋势
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三条明确指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举办民办教育,鼓励、引导和保障民办学校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提高质量、办出特色,满足多样化教育需求。
近日,《实施条例》再一次明确强调,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举办民办教育,保障民办学校依法办学、自主管理,鼓励、引导民办学校提高质量、办出特色,满足多样化教育需求。
根据两版《实施条例》的内容可以发现,政府对于国际化学校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国际教育已经进入了内涵发展的新阶段,由办学观念、课程体系、教育模式、育人环境等多个方面构成的办学特色已经成为国际化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若国际化学校一味的追求办学特色,忽视对教学质量的核心要求,很可能会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
国际化学校在学校特色发展中如何处理追求办学特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系?如何在提高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追求办学特色?这是国际化学校办学者需要仔细思考的重点。
公立学校国际理解教育增强趋势下,民办学校将受较大冲击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首次在政府文件中明确提出“国际理解教育”概念,并要求加强中小学、职业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以适应国际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
来源:教育部官网此后,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地的国际理解教育迅速发展,例如杭州2019年出台《推进教育国际化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显示,到2021年,该市将建成市级国际理解教育特色品牌项目100个。而根据武汉市教委公开消息,截至2021年5月,武汉市已评估认定的国际理解教育示范学校达到37所,今后该市中小学课堂将陆续引入国际理解教育课程。
整体来看,各地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公立学校数量将不断增加。不少公立学校开始从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论研究、地方课程和教材开发、搭建国际理解教育活动平台等方面进行开拓性拓展,促进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落地和学生国际理解素养的发展。这对民办国际化学校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冲击。
新学说认为,部分家长选择国际化学校的原因在于,国际教育相比公立教育,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能力。在公立学校国际理解教育增强的趋势下,这部分家长可能会优先选择公立学校。危机也是契机,民办国际化学校在应对挑战时,需凸显办学优势,以质量促发展。
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受到严格限制
自2016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相继制定并颁发了一系列有关规范和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关于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教育收费管理意见》的出台,意味着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将受到全面的规范管理。
而2021年《实施条例》从关联交易、招生、教材等内容,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进行了更为明确而严格的限制规定。
例如,《实施条例》指出,“任何社会组织和个人不得通过兼并收购、协议控制等方式控制实施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实施学前教育的非营利性民办学校”。该政策加强了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兼并收购及协议控制的限制,并为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内的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关联交易划下政策“红线”。
事实上,新法新政的颁布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构建了全新的政策环境,这些学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随着民办教育政策的不断完善,相应的监管政策或将越来越规范。未来,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何去何从?
民办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更占“政策优势”
《实施条例》的主要关注点仍集中在义务段教育上,多条内容对民办义务教育的进入门槛和管理进行了严格的规定。相对来说,非义务教育阶段整体利好,在办学时有较大的自由空间。
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高中阶段的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收购兼并实现快速扩张布局的行业逻辑并没有发生变化。另外,与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不同,非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在境外教材、跨区招生等方面更占“政策优势”。
整体来看,关于非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的相关政策更偏规范,而非禁止和限制。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可以放开手脚,按照自己的办学定位和教育理念进行办学。这或将导致两种发展趋势,营利性学校开始走精品化路线,向企业靠拢。而非营利性学校则偏向普惠性路线,向公办校靠拢。办学质量还有待观察。
新闻热点
大众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