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育资讯 > 正文

宁阳县文庙中心幼儿园:赓续乡村记忆 启迪未来创新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22-05-18 15:06:46

宁阳县文庙中心幼儿园位于宁阳县城区东部,是一所街道中心幼儿园。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幼儿园周边村庄相继变迁,乡村慢慢消失在儿童的生活和人们的记忆中。那些曾经使用过的老物件,逐渐被现代先进的工具所代替。随之而来的是,乡村文明也失去了可依托的外在载体。诸多蕴含在乡村生活中的乡村文化也逐渐失去了生机与活力,文化的传承在某种意义上出现断层。如何深入挖掘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进一步激活乡村文化活力,并补充、拓展、完善,使乡村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成为乡村教育的重要使命。

宁阳县文庙中心幼儿园:赓续乡村记忆 启迪未来创新

 

文庙中心幼儿园地理位置优越,有丰富的乡村资源,但本园教师普遍年轻化,大多是80后、90后,她们对乡村文化、乡村风俗、乡村文明知之甚少,不能充分挖掘乡村资源的教育价值,课程研发意识薄弱。基于以上现状,自2016年开始,文庙中心幼儿园开启了家乡记忆陈列馆体验课程的实践与探索之路,挖掘“家乡记忆陈列馆”中老物件的教育价值,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教师研发课程、建构课程的能力。

一、建立健全机制,保障课程实施

加强领导,注重实效,科学部署,分步推进

1.成立课程研究小组,加强对课程的领导。

宁阳县文庙中心幼儿园:赓续乡村记忆 启迪未来创新

 

2.确立“科研”引领意识,做好课程的规划、统筹、过程积累等工作,提升教师设计与构建课程的能力、实践与反思能力。

3.开展阶段性反思、小结,分析问题,寻找对策,使课程建设稳步推进。

加强学习,注重引领,提高认识,达成共识

1.聘请课程专家到园指导,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引导教师转变观念,主动、积极地参与课程研发。

2.鼓励教师参与课程的开发研究。

3.面向家长进行宣传,转变家长理念,争取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夯实研训一体,专项推进课程建设

1.梳理课程建设的成果,展示课程,分享课程经验,推进“家乡记忆陈列馆体验课程”的文化建设。

2.加强教师专业培训,保障研训一体专项推进课程建设。

二、建立家乡记忆馆,挖掘课程价值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幼儿园在合理安排一日生活的基础上,紧紧抓住“环境和游戏”两个因素,以“挖掘乡土资源”为支点,发挥乡村特色优势,充分利用家长资源、社区资源、教师资源等收集老物件,古老马车轴、杆秤、算盘、篓等搬进了幼儿园,有农民从事耕作的犁等农耕器械类,有反映农民生活所用的缝纫机、粮票、盐票、煤油灯、石磨、坛坛罐罐等各种生活器具类,这些老物件形象的还原了上一辈人在田间地头辛苦劳作的景象和生活场景,记录了旧时农村文化生活的点点滴滴,为幼儿了解家乡、记忆家乡提供了原始素材。

建立家乡记忆陈列馆

如何让老物件发挥最大的教育价值?幼儿园将收集的老物件分类摆放,专门修建了“家乡记忆陈列馆”,在不足60平方米的空间里共展出900多件展品,其中草帽、牛耕、粪箕子等农耕用具100余件,油罐、甏、缸等器具近百件,八仙桌、盖帘、苑子、针线筐、煤油灯等生活用品700余件。并为每一件老物件制作了一张小小的“说明书”,只要拿出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就能看到它们的名称、用途、孩子的活动照片等信息。孩子们在家乡记忆陈列馆,尽情享受操作和探究的乐趣。家乡记忆陈列馆不仅记录了乡愁,还见证了农村的发展变迁。

宁阳县文庙中心幼儿园:赓续乡村记忆 启迪未来创新

 


宁阳县文庙中心幼儿园:赓续乡村记忆 启迪未来创新

 


宁阳县文庙中心幼儿园:赓续乡村记忆 启迪未来创新

 

挖掘老物件课程资源

幼儿园借助“家乡记忆陈列馆”平台,着眼于乡村文化传承发展,以老物件为依托,以传承乡村文化为纽带,遵循“可展示、可触碰、可操作、可传承”的原则,鼓励幼儿亲身体验、探索、学习和成长。基于此,幼儿园确立了“感知中学习 操作中发展 体验中成长”的课程理念。

建构课程方案

老物件隐藏着丰富的教育课程,如何开发利用老物件资源,生发园本课程是幼儿园课程的发展趋势。幼儿园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课程培训,从树立课程意识、寻找课程生发点、挖掘课程价值、引领课程、梳理课程等方面,对幼儿园课程建设做了全面的解读。同时,针对老师们对课程实施中的疑惑、在活动中发现的问题,通过集体教研的方式,进行答疑解惑。幼儿园构建了基于问题的三级教研模式,即核心教研组、级部教研组、班级教研组。深入教研的过程中,幼儿园逐步理清课程思路,确立了探索体验、游戏畅玩、生活浸润三条课程实施路径,整体架构起“家乡记忆陈列馆”体验课程实施方案。

三、以活动为载体,多途径实施课程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

畅游日之畅所欲言

课程以与儿童深入对话为基石,活动开始前,教师都会组织属于儿童的“畅聊日”,孩子们就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件畅所欲言、积极讨论。每天下午固定一小时的“畅游日”,孩子们穿梭在老物件展览中,自主探索老物件,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感受老物件的形状,通过点一点就能看到、听到老物件的介绍,通过老物件,了解本土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

宁阳县文庙中心幼儿园:赓续乡村记忆 启迪未来创新

 

种植园、田野之畅快淋漓

孩子们带上锄头、铁锨、耙子等农耕用具,种植园里开垦土地、播撒菜籽、种蔬菜苗等,在体验活动中学习农耕知识,体验农耕文化,感受劳动的快乐和成就感。犁、耙、石碾、镰刀、扁担、钉耙这些传统农具作为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工具,它们记录着农业发展的历史轨迹。孩子们走进田间地头,戴上草帽,拿上铁锹、小铲子,瞬间化身“小农人”,跟着爸爸妈妈下地刨花生、挖红薯、割麦、挑水,亲历劳动过程,收获劳动成果。在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中,孩子们了解了中华农耕文化,感受到粮食的来之不易,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宁阳县文庙中心幼儿园:赓续乡村记忆 启迪未来创新

 

博物馆、红色基地之旅

家长是课程建设的“同盟军”。家长带孩子走进博物馆,在与老物件零距离接触中,增进亲子感情,感悟民族文化发展,科技的进步。走进华丰镇红卫渠红色教育基地,聆听红卫渠艰辛的建造过程,深刻领会了华丰镇英雄儿女埋头实干的红卫渠精神。

老物件互动

家乡记忆陈列馆里儿童直接与物件接触、通过观察、探索、互动、体验的学习模式促进儿童与老物件的相互作用。在推磨、添豆子、过滤豆浆活动中,孩子们感受着古人的勤劳与智慧,在探寻劳动快乐的同时,培养了幼儿健全成熟的人格。

宁阳县文庙中心幼儿园:赓续乡村记忆 启迪未来创新

 

课程故事墙

教师抓住“儿童、视角、教师、支持”四个关键词,创设“有课程故事”的学习墙,学习墙的内容是多元的,来源于课程中的游戏体验、游戏问题或困难以及获得的一些新方法、新经验,还可以是游戏计划等,孩子们用语言、图画表征等记录,学习墙成为孩子们在课程实施中“畅所欲言”的一面墙。

打卡老物件

幼儿园鼓励孩子探寻历史文化,让孩子寻找老物件、探索老物件、打卡老物件、感受老物件,经历一系列自主探究的过程,培养幼儿对家乡的热爱,对先辈的敬重之感。

宁阳县文庙中心幼儿园:赓续乡村记忆 启迪未来创新

 


宁阳县文庙中心幼儿园:赓续乡村记忆 启迪未来创新

 

预设与生成

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必须有预设,但很多内容是难以预设的,预设好的内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必须关注活动中幼儿生成的、变化的内容;幼儿在生成活动中伴有自发学习和探索的机会,幼儿生成的行为也可以转化为教师预设的活动,教师预设的内容也是源于幼儿生成的。如孩子们了解到以前的时候是没有电灯的,都是使用的煤油灯,天黑的时候走到哪个屋里,煤油灯就提到哪个屋里。教师基于幼儿的兴趣对可能产生的煤油灯的来历、煤油灯的结构特点、煤油灯到电灯的演变过程等活动进行预测。

宁阳县文庙中心幼儿园:赓续乡村记忆 启迪未来创新

 

听爷爷奶奶讲故事

幼儿园邀请对老物件熟悉的老爷爷老奶奶,给孩子们讲述《粮票》、《有趣的算盘》、《厉害的牛耕》等故事。孩子们在爷爷奶奶的故事中了解到以前生活的艰难,物资的珍贵,重温爷爷、奶奶那一辈的旧时光,感受到如今的生活是多么地幸福。

宁阳县文庙中心幼儿园:赓续乡村记忆 启迪未来创新

 

新旧老物件对比

通过老物件和现在的家庭生活中使用的新物件进行对比,展现了家庭日常生活的变化,反映出时代的变迁痕迹。这些是新中国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

四、践行和谐理念 传承乡村文明

文庙中心幼儿园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认真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立足本土文化,站在儿童立场,传承乡村文明,支持孩子自由探索。“赓续乡村记忆、启迪未来创新——家乡记忆陈列馆体验课程”,历经五年,师幼同行,家园共育,砥砺奋进,经验可取,成效明显。

儿童的学习看得见

幼儿从乡村文明中汲取营养和素材。唤醒了孩子们对乡村生活的温情,激发了孩子们对乡村传统文化的兴趣,进而萌发出民族自豪感。孩子在认识老物件的同时,通过多感官、多渠道的游戏体验,让我们看到了幼儿是有能力的学习者。

幼儿园采取“幼儿现场游戏活动、跟踪幼儿多年发展、家园追踪幼儿成长”等多种评价方式,发现孩子们对家乡过去的风俗、文化、故事有了解、能说道、能笔画,对传承、创新有意识、有感悟、有想法。

“幼儿园能够支持孩子的自然探索,教师对幼儿游戏能够用心记录,真正做到 ‘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 ”。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副教授杜继纲这样评价道。

宁阳县文庙中心幼儿园:赓续乡村记忆 启迪未来创新

 

教师的成长看得见

在不断的研究幼儿、研究老物件、研究课程的过程中,幼儿园的教师转变了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逐渐的从儿童的教育者,变成了儿童的观察者、支持者、研究者、儿童成长的陪伴者,真正的做到了尊重儿童,支持儿童。

教师专业素养大幅度提升。近年在国家教育核心期刊发表与此有关的论文10余篇,并在省市县等各级幼儿教育论坛、年会上作典型发言20余人次,主持或参与国家、省级课题9项65人次,涌现了省市县级名师15人。

宁阳县文庙中心幼儿园:赓续乡村记忆 启迪未来创新

 

办园内涵更加丰富

几年来,幼儿园站在儿童视角,形成了本土文化背景下“浸润生命、和谐共生”的办园理念,搭建的“四区三馆两室一长廊”游戏场地,构建功能多元,互融互通,独自成趣、浑然一体,成为孩子们释放天性,认知自然、感知时代、激发爱国情怀的好去处。生成了以游戏体验为主的三大特色课程之一“家乡记忆陈列馆”体验课程。特色课程的生成,表明幼儿玩出了门道,老师们找到了研究的乐趣。幼儿精彩游戏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早安宝贝”栏目推出,近几年,省内外70多个学前教育团体,到幼儿园考察观摩。

宁阳县文庙中心幼儿园:赓续乡村记忆 启迪未来创新

 


宁阳县文庙中心幼儿园:赓续乡村记忆 启迪未来创新

 

园所影响逐步扩大

幼儿园巧借本土文化载体,突出幼儿自主游戏,赓续乡村记忆,启迪未来创新,成为当地幼教发展的名片。先后为山东省幼儿园科学保教经验交流研讨会、山东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学前教育省级工作坊线下研讨会提供观摩现场,中国教育科学院专家多次到园调研、考察、指导。幼儿园多次承担各级创建、调研、考核现场,先后接待广州清远市、德州、临沂等15个县市人大、政协及幼教同仁5千余人次考察交流,在省内外起到了学前教育示范带动作用。

宁阳县文庙中心幼儿园:赓续乡村记忆 启迪未来创新

 

《中国教育报》、《山东教育报》、山东教育电视台、学习强国等媒体多次报道。其中《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在《“生态游戏”玩出保教高质量》为题的报道中介绍了我园游戏课程经验。幼儿园多篇课程故事发表在中国教育报学前周刊微信公众号上。《演绎乡村振兴的教育力量》在山东教育电视台报道。2019年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副教授杜继纲来园调研时说:“你们幼儿园传承乡村文明的做法值得借鉴”。

宁阳县文庙中心幼儿园:赓续乡村记忆 启迪未来创新

 


宁阳县文庙中心幼儿园:赓续乡村记忆 启迪未来创新

 

幼儿园多年的实践、探索,为幼儿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游戏空间,让“乡村记忆”有了深厚的文化价值,促进了幼儿健康、快乐成长。未来,文庙中心幼儿园将竭力采取多项措施,弘扬乡村传统文化,发展现代文化,创新未来文化,以“幼儿自主游戏”为抓手,师幼一体、教科研一体、家园一体,共同担当“赓续乡村记忆、启迪未来创新”使命,在体验中探究,在探究中成长,践行“浸润生命、和谐共生”办园理念,创新乡村教育教学成果,让乡村记忆、乡村文明继续传承、发扬!(来源:山东省学前教育中心) 责任编辑:张子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