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地肥物美,美食万千,但对大葱,山东人总有一种说不上来的偏爱。这种神奇的草本植物在这片土地上深深扎根,融入日常,塑造了山东人独特的味蕾记忆,成为齐鲁大地鲜明的文化印记。
炒菜时加一点,去腥解腻;鱼汤里撒一把,增色添味;熬点葱油拌面吃,香气扑鼻。葱独特的味道,使其配百菜,和众味,是锦上添花的配角。但在山东,葱不再是做菜的佐料和点缀,而是餐桌上的耀眼主角。
天刚蒙蒙亮,家住济南市历下区的周玉树就急着喊老伴起床,俩人昨晚盘算好了,要赶早到老东门早市囤上几捆大葱。这个季节的大葱新鲜、水灵,适合生吃,得趁早囤上一些。到了市场,周玉树左寻寻,右看看,终于选定了几捆章丘大葱。“要想生吃,最好是章丘产的,高大脆甜,葱的底子很重要,要选那些刚刚收刨的,颈白叶绿、壮硕水灵。”
在外地人看来,大葱辛辣,不易入喉。而山东人爱吃葱,尤喜生食。吃葱亦有其章法,是个精细活,仪式感不亚于手切生鱼片。买回家洗净,剥外皮,折葱头,去葱尾,留下温润如玉的葱白,才是最易生食的部位,先嗅一下大葱的通体葱香,葱香由鼻子直冲向天灵盖;轻轻一掰,脆声清晰可闻;嚼上一口,清爽甘甜,浆汁充沛。
也有山东人不服:最正宗的代表性吃法,还得是煎饼卷大葱。左手一根葱,右手一张饼,一卷一拧,狠狠咬上那么一口,韧甜的面饼裹着辛甜的葱在口腔里肆意冲撞,这便是山东人最朴实的一顿饭。外地人不理解其中奥妙,实则是物资匮乏年代,大葱作为少有的佐餐副食所提供的刺激感,深深刻入了山东人的记忆里,如今更像是一种精神寄托,一种对过往奋斗的青葱岁月的怀念。
月满西楼,藏在济南宽厚里的鲁菜馆子萃华楼迎来了每日的热闹时刻。掌门人李建国自13岁起学做鲁菜,至今仍恪守着最传统的鲁菜技艺,其作品被众多食客奉为经典,一道葱烧海参更是烧得色泽油亮,咸香交织,滋味醇厚,令人一尝便久久不忘。
“人言山东菜,菜菜不离葱。可别小瞧这大葱,想要做好葱烧海参,离不开它!”李建国说,海参虽贵为海中珍品,但其本身无味,因而在烧制的过程中要将味道浓郁的大葱与海参放一块烧,鲁菜有句话叫“有味者使其出,无味者使其入”,就是把葱的香味赋予海参,再通过高汤调味,方能绽放出海参最动人的风味,这也是鲁菜用葱的独到之处。
“有的人说大葱不好吃,吃到嘴里有‘味道’。而正是因为这有穿透力的味道,才使得大葱能调和各种味道,去腥去膻去杂味,更加不可替代。”山东省烹饪协会会长张雷说。
行走在王金村,你能见到最多的照片是篮球运动员姚明——2.26米的高度让人直观体会到章丘的葱到底有多高。然而,这个高度也才刚够得上参加当地“葱王”评比的标准。
十几年来,王金村几乎包揽章丘全部的“葱王”比赛冠军。王金村出产的大葱为啥能屡屡夺魁?背后有何秘诀?
“常见的葱,柔弱细小,遇风就倒。俺们章丘的葱,听听名字便知答案,‘大梧桐’‘气煞风’,大如梧桐,气煞东风,好不霸气。”高广炳是村里经营繁育种子的大户,他说,当地种植的章丘大葱并非外地进繁育的新品种,而是章丘当地自古以来便有的品种,育种也采用了最为传统的育种方法。
王金村大葱种植户苗发勇从20岁就开始跟着父亲种植大葱,至今已有30余年。今年,他的葱以2.68米的高度再破纪录,获得“葱王”的称号。“也没啥特别的,就是按着老辈的方法来呗!我爷爷教给我爹,我爹再教给我,全村的种法都是一样的。”
老辈有多老?元代王祯所著《农书》中有完整记载:“种法,先以小畦种,移栽却作沟垅粪而壅,俱成大葱,皆高尺许,白亦如之,宿根在地,来春并得作种,移栽之。”如今,王金村的农户们,仍坚持这些传统技术。“别看办法老,但是效果好的嘞。”王金村党支部书记张军介绍,女郎山作为章丘大葱的核心产区,也是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章丘大葱栽培系统的所在地,正是凭借着这些古法,章丘大葱才能保证这高大脆白的品质始终如一。
借着“葱王”的响亮名号,王金村的大葱如今成了香饽饽。“地里的葱苗还泛着绿呢,国内外客户的订单就发来了!”苗发勇笑言,自打村里摘得“葱王”的桂冠,农户就再也不用自个儿费心思找买家了,游客们闻着葱香就自发找上门来,以前是“论捆卖”,现在要“按盒装”了。
“今年是我们举办的第22届葱王评比赛,参赛的大葱一年比一年高,章丘大葱的金字招牌也一年比一年亮。”章丘区农业农村局产业发展部工作人员苏敏说,近几年,章丘区在女郎山上建立了集山、田、文化于一体的观光型章丘大葱郊野公园和大葱文化博物馆,还开发了葱小白、葱小玉玩偶等一批有颜值、有特色的大葱文创产品,章丘大葱的品牌价值已经达到52.91亿元。
章丘大葱虽好,但想要买到却曾是个难事。
家住青岛的张亮是章丘人,平时喜欢在房前屋后种上一些小葱,平日里无论吃点啥,都可以就着这些葱。但这最多只是“凑合”,在章丘之外,想买到地道的章丘大葱难得很,除了在冬日里能网购到一些应季的,平日里,在市场商超都难觅其踪,甚至在葱油的配料表里都难见章丘大葱的身影。
走进位于枣园街道的中科思勰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济南)有限公司内的四季葱培育基地,景象与别处丰收的“葱林”大相径庭。在这里,大葱的生命之旅才刚刚开始,嫩绿的芽尖正破土而出,展现出勃勃生机。
“章丘大葱在全国农业品牌中的知名度很高,但市场占有率不高。这也是多年来章丘大葱作为名优土特产的‘尴尬’之处。”章丘大葱首席专家胡延萍解释,章丘大葱自葱田垄间起步,需历经420天的精心培育,穿越三九严寒与盛夏酷暑的考验,方能成就其独一无二的“高、大、脆、白、甜”品质。这也导致了其难以实现全年稳定供应,面临着无法进入高端商超、配套的深加工企业少、附加值不够高以及产业链不够长等问题。
突破“小众化”,四季葱成为关键。2021年,在外从事教育事业的中科思勰董事长解国栋回到村里,发现种葱的农民变少了。“最热的时候种,最冷的时候收,农民种植意愿并不高,和村里商量之后,我决定返乡创业,一来把村里的地重新种起来,二来想让这抹葱绿四季驻留。”
2022年,解国栋第一年试验了70亩的四季葱,结果颗粒无收。“因为是反季节种植,很多温度特性和一些管理技术很难把握。我们必须一点点去试验,多一点土还是少一点土,要不要把地翻过来透气……都是我们一遍遍摸索出来的。”
“把我卷进煎饼里,因为我是章丘大葱……”收获季节,中国邮政将大葱直播间开到了解国栋的葱田里。如今,实现四季种植的大葱销路越来越广,不仅能够应季售卖,还能摆上全国各地商超货架,成了大家随时都能享用的美味。
为了在传统特产和市场需求之间寻求最大公约数,章丘区实行“两条腿”走路,划定传统种植保护区,在延续传承传统种植模式的同时,努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用新技术新设备实现规模化生产。现在,四季产葱已不再是问题,大葱良种繁育、工厂化育苗、全程机械化等系列配套技术研究和创新实践,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借助技术进步,章丘大葱大展拳脚,开启了全产业链发展的新路子,从葱油到葱酱再到葱料汁,章丘大葱正在努力褪去“小众化”的标签,让更多人吃上章丘大葱,让葱香飘向更远的地方。
在国外上学的谭婉晴是山东平邑人,这次出国她打算带上几瓶山东的葱油,她要用这葱油为家乡菜增味,让她的外国室友们也尝尝地道的山东味道。
从一茬到四季,由四季达四海,是山东人对味觉的忠诚与执拗,也是热情好客的真实表达,无论身处何时何地,亦不忘将家乡珍馐赠予远方来客,山东之情,由此绵延。
编辑:李伍全
新闻热点
大众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