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民俗非遗 > 正文

张永红:记忆中的济南老街巷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22-03-17 22:04:03

虽然不是土生土长的济南人,但在这座城市生活了近三十年,也算是半个“老济南”了。1987年夏天,我第一次走出济南站那标志性的哥特式建筑,踏上济南的土地,看到法桐浓荫下的站前街,感觉这是一座安静而有底蕴的城市。三十年间,亲眼见证了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也见证了一条条老街巷、老胡同的消失。

 

  济南的老街巷虽然大都不太宽,也不太长,但似乎每一条街巷都有一段历史、一段故事。

张永红:记忆中的济南老街巷

 

昔日普利街

 

  刚上班的时候,住在市中区普利街附近。这条不长的街道,当年曾是连接东边老城区和西边商埠区的交通要道。除了东首的草包包子铺外,西段路南还有一家叫“四喜居”的饭店,店里的四喜丸子和把子肉颇有名气,西邻是老字号的普华鞋店。普利街南北两侧各与几条小街巷相连。最西头沿河向北的叫上元街,再往东的一条叫靖安巷,向北接竹竿巷一直通到英贤桥。路南有几条小巷通向共青团路,如郝家巷、西券门巷、凤凰街等,胡同两边是一座座各具特色的民居门楼,平日大门紧闭,颇有点闹中取静的味道。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沿河拓建顺河东街,路北建起居民小区,上元街、靖安巷先后消失。2011年,“济南第一高”绿地中心开建,路南的几条小巷先后被拆。

 

  当时共青团路电报大楼以南片区还没开发,大片区域内全是挤挤挨挨的平房院落。记得其中有两条长长的街道横穿南北,一条叫土街,一条叫斜街。土街南通上新街,北接城顶街。斜街呈西南东北走向,南起西青龙街,向北一直通到剪子巷。回民小区建成后,土街、斜街,连同趵突泉附近的大板桥街,长春观附近因五条道路交汇而得名的五路狮子口等街巷都已难觅踪影。

 

  泉城广场开建前,经常带孩子到后营坊街中段的护城河边游玩。横贯东西的后营坊街从南门大街美术工厂旁一直通到趵突泉东门口。1999年广场建成后,这条历史悠久、相传为曹操屯兵营房所在地的老街永远消失在平整光滑的大理石石板之下了。

张永红:记忆中的济南老街巷

 

已消失的秋柳园街

 

  几年后搬到泉城路以北的明湖小区。小区开建前,曾多次到这个曾是古历城县署所在地的老城区探访。当时,县西巷尚未拓宽改造,街北首附近,尚有钟楼寺街、万寿宫街、岱宗街、兴隆店街、东西菜园街、县学街、东西仓巷、指挥巷等。如今,除后宰门街、东华街等以外,其他老街巷大都了无痕迹。有的虽走向尚存,但并无标牌,也不再作为门牌号码标志,已化身为小区内道路,很少有人知道它们曾经的沧桑。

 

  周末休息时,经常到一路之隔的大明湖东南岸一带闲逛。当时大明湖新区尚未开建,这片面积不大的区域却保留着数条安静幽深的老街巷。记得在现在“众泉汇流”牌坊位置直通南北的街道叫南北历山街。它南连按察司街,北通历黄路,路西是大明湖,路东是东湖,相传因在此街上能向南望到千佛山(历山)而得名。街中段路西有一座历史悠久的百年老校——阁子后街小学,放学时间很是热闹。从旁边的小巷进去,感觉曲径通幽,别有洞天。西面的秋柳园街因清代诗人王士桢在此写作秋柳诗篇、后人在此成立过“秋柳园诗社”而得名。镰把胡同的来历则因走向弯曲像镰刀把,贺胜戏场街因街上曾建有祭祀火神时演戏的“火神戏场”,后取其谐音而得名。东玉斌府街因曾有陈姓仪宾(明室宗亲之女婿)在此居住,后取其谐音而来。阁子后街、汇泉寺街青石板铺地,一直通到大明湖的围墙下面。更有一些平房临湖而建,可以凭窗观湖,让人好生羡慕。如今,这些小巷连同东边的高祥后街等都已湮没在超然楼周围新开挖的湖面和草坪之下了。

 

  那时,骑车送孩子上学总要经过泉城路南侧的解放阁片区。老城区东南隅这片区域,有着厚重的历史。从历山顶街往南,右拐沿长长的宽厚所街西行,就到了舜井街。在这片并不算大的地方,还有小王府街、武库街、洪字廒街、藩安巷等弯曲狭窄的小巷。听听这些街名,哪一个没有一段悠久的故事呢。历山顶街因街南首有“三山不见”的历山而得名,宽厚所街相传来自于因路南曾设有慈善机构“宽厚所”。因当时东南城楼地势险要,居高临下,这一带常建有粮库和军械库。武库街因街上曾有存放过火炮、弹药的武器库而得名,洪字廒街则来自于以“宇宙洪荒”中的“洪”字编号的粮仓。小王府街因曾是明德王之孙宁海王和宁阳王王府所在地而闻名。2008年拆迁之后,这些老街巷永远沉寂在世茂广场的繁华之中了。

 

  杨柳轻舞,春暖花开。当漫步在大明湖畔,徜徉在泉城广场,流连于世茂广场时,也许正有一条老街巷在你的脚下悄然延伸,默默诉说着久远的历史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