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全国新增确诊病例21例,其中武汉1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20例。中国以外累计确诊超10万例,疫情的蔓延速度令人焦心。严防境外输入,成了当下疫情防控的主战线。
不吃方便面、不喝白开水、跑步无防护:是基本权利还是“公主病发”?
随着欧美等国家疫情形势的恶化,一些留学生、华人华侨踏上了回国之路。国内各口岸、机场也严阵以待,严格做好入境人员的筛查、分流、隔离等工作。无论是出于怎样的原因,既来之则安之。中国并没有封上大门、独善其身;归国人员只要配合筛查和隔离,完全能够实现“闭环管理”,最大限度管控好输入性风险。
说实话,疫情笼罩近两个月,正是人困马乏之时,每天还要逐一排查12万多入境人员,并非易事。人一多,就显示出差异来。当然,绝大多数入境人员都能够理解、配合口岸的工作;但也有极个别人,在如此紧张的情况下,也要不失时机秀一把“存在感”。
先是3月14日,微博名为@豌豆公主病的日常 的留学生引发舆论关注。她在微博发文吐槽:自己和朋友从英法等回国,他们“诚实地公布自己的暴露史和身体,请求检查确认”,但却被长时间滞留在医院门诊,“不吃不喝不睡”。鉴于“吃不上饭”,他们开始质问工作人员,并将这一过程录成视频发上网。随后,有医护家属解释,医院提供了免费泡面。如果说是他们怕在门诊摘口罩吃饭被感染,可后来拍摄的视频又明显是在室外,不免矛盾。
无独有偶,3月15日,上海,一名女子在隔离点拒绝喝白开水,坚持要喝矿泉水的视频也引起热议。在视频片段中,该女子与防疫人员发生争执,甚至怒斥“没有人权”。民警对其口头警告称,这里是隔离区,你不是来旅游的。
新闻就怕连连看,这边厢叫着“要人权”,那边厢又指控“被骚扰”。3月16日晚间起,一段国外返京女子不隔离外出跑步的视频再次刷屏。据了解,该女子为澳大利亚籍华人,返京后不按规定居家隔离外出跑步且不戴口罩。面对社区防疫人员劝说,该女子不但不听劝告,还大喊“救命,骚扰”。
客观说,搁在平日,这些人的需求一点也不过分。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在中国,喝矿泉水、出门跑步、及时诊疗,都不难满足。但现在事态紧急,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更多人的生命健康,我们都不得不做出些临时让渡。
国内的疫情形势虽然好转,但资源依然是有限的。人力的短缺尤为突出,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一线民警、社区工作者,都成日套在“大白”里连轴工作。如果隔离点可以随时送货上门、医院检测结果“立等可取”、人人都不戴口罩出去跑步,那恐怕还要付出成倍的人力投入——耗不起。且就防疫来说,尽可能减少工作人员与隔离人员之间的接触,避免交叉感染,才能把风险降到最低。
其实,是正常的权利申诉,还是“公主病”发作,本不难分辨。网上发布的视频都是片段,但片段中这些人的确散发着“骄娇二气”,让人不太舒服。“人权”“自由”“骚扰”这些大词用得很溜,我倒是想知道,在事情最初,这些人有没有心平气和地与工作人员沟通,例如身体感觉不适,能否帮忙找个地方休息一下;或者说,我实在喝不了白开水,能否辛苦工作人员在送餐的时候帮忙带一瓶矿泉水。如果已经真诚地表达了需求却被“无理拒绝”,那该是谁的问题,管理一方也不能避责。
但从片段看,都是被隔离者在“咄咄逼人”,言语间还带着不屑。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是,不能一边去别人家“做客”,一边又表现出嫌弃和鄙夷来,这不合常识,也不够得体。
━━━━━
别把正常“社会摩擦”,动辄上纲上线
事实上,这些问题并不是多么复杂,也没有那么多暧昧的制度之别。“公主病患者”,国外有,国内照样不少。不能因为她们来自国外,就把国内、国外又二元对立起来,这是“节奏党们”的套路。
每个人的性格、习惯天差地别,对生活品质、个人权利的敏感度也有所不同,入境人员来自世界各地、身份各异;有些是老实本分的打工族、留学生,有些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白富美”,有些是常年定居国外的“精英族”,这种差异就可能被放大。
但放在现在的语境之下,把社会上这种很常见的小摩擦看做是“权利之争”、看做是“捍卫人权”,我认为也不免上纲上线。尤其是,拿这些“大帽子”去刁难一线的医护人员和防疫民警,则更显得是在生拉硬拽。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一个共通的原则是权利和义务的平衡。主动让渡的权利越多,政府就应该提供更完善的保障;相反,不愿让渡任何权利,其实也很难得到专业高效的防护。在这条权利-义务的横线上,每个国家的坐标点不尽相同,抗击疫情的“打法”也各异。但“甘蔗没有两头甜”,既然选择回国,尊重国内的防疫政策、依法履行隔离义务,也是要提前做好的心理建设。
无论是凭着这些极端案例去歧视、妖魔化归国人员,还是拿着这些视频去抹黑国内的抗疫政策,都不免片面。
在疫情前期,很多留学生、华人华侨“全球扫货”捐赠口罩,甚至有的还忍受着国外的歧视;如今,无论是否选择回国,我们心系每一位同胞的健康和安全。按照张文宏医生的建议,在选择是否回国之前,要冷静地考虑好未来一段时间的打算;同时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再加上戴口罩)。不过分恐慌、不盲目跟风,时刻做好防护,才有安全感。
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入境管控将是我国最大的压力来源。目前,各地也在逐步把战线收缩到入关口岸,在人力调配上,也越来越从容。随着相关制度规范逐步完善,对入境人员的服务管理力量进一步充实,相信接下来类似的摩擦会越来越少。
目前,上海浦东新区已投用的18个隔离点,工作人员为隔离者提供快递上门服务;在北京怀柔的隔离点,不仅提供14天所需的生活用品以及医用酒精喷壶、洗手液、矿泉水等“暖心服务包”,还会根据外籍人士需求和饮食习惯,科学制定配餐。一些定居在国内的外籍人士,也主动当起了志愿者,为语言不通的外籍人士提供沟通服务。
对于入境人员来说,理解并配合一线工作者的要求,哪怕忍受一点“不舒适”,这是应尽的义务;而对于接收一方,在入境者自费隔离治疗的前提下,也不妨提供力所能及的保障,尽可能减少抵触情绪。平稳防控入境风险,需要这样的“相向而行”。
但还是那句话,这是一场灾难,所有人都在付出代价,病毒是我们唯一且共同的敌人。任何人在这时候“搞特殊”“秀优越感”都不合时宜。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