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启明 > 聚焦启明 > 正文

安庆独秀园:感受追逐梦想的力量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23-04-29 07:17:23

“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位于长江之滨的安徽省安庆市,有着“千年古城、百年省会、文化之邦、戏剧之乡”的美称。在古城安庆,有一座以陈独秀墓、纪念水塘、《新青年》碑刻、陈独秀铜像、汉白玉牌坊、大型浮雕《惊雷》、陈独秀生平事迹陈列馆等组成的独秀园景区,它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还是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徐能能,安庆独秀园景区讲解员,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徐能能的脚步,走进独秀园,一起了解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者之一的陈独秀先生。

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出生于安庆市,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传播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中共一大到五大的最高领导人。下面,请大家跟随我来到陈独秀生平事迹陈列馆。

△陈独秀

陈独秀生平事迹陈列馆建筑面积1030平方米,采用具有徽派特点并糅合现代气息的建筑设计。陈列馆内收藏了大量的图片资料和珍贵的文物史料,展陈通过开启民智、反帝爱国的先驱者;觉醒年代、勇立潮头的引领者;开天辟地、建党伟业的组织者;走出监狱、矢志抗战的爱国者四大部分,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陈独秀的人生历程和精神风貌,重点突出了陈独秀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和建党时期的丰功伟绩。

△陈独秀生平事迹陈列馆

在陈列馆一楼玻璃展柜中,有一本微微泛黄的《安徽俗话报》,无声地讲述着它的百年之路。当年,《安徽俗话报》一出现就在安庆老城街头悄然传开。它犹如一声惊雷,传遍江淮大地。

△《安徽俗话报》

陈独秀以“三爱”为笔名,在该报上发表了各类文章50多篇,议古论今,谈天说地,如天马行空,纵横驰骋。而《安徽俗话报》也结合手绘的图画,提倡妇女婚姻自由,反对封建迷信;普及科学知识,提倡兴办实业。这些开风气、新民智、鼓民气的俗话,很快受到安徽和其他各省的欢迎,发行不到半年,便从初刊销售 1000份迅速上升到3000份,名列全国白话报的首位。

陈独秀创办《安徽俗话报》直接而重要的意义,与后来的《新青年》杂志有“异曲同工”之处的,当数它的“启蒙”作用。参观了陈列馆,下面大家再跟随我一起,走进独秀园。首先映入眼帘的这座大型浮雕墙名叫《惊雷》,总长60米、高4米,展示了陈独秀一生中的重大事件。

△大型浮雕墙《惊雷》

图源:沈冲读书

浮雕的内容分4大部分:第一部分英年志气,第二部分惊天动地,第三部分开天辟地,第四部分浩然正气。整座浮雕以汹涌澎湃的长江波涛为主线,既寓意着陈独秀一生都与长江分不开,也寓意着陈独秀不平凡的一生经历。

大家跟随我再往前走,在这边我们看到一座冲天拔地、气势宏伟的牌坊,这是目前安徽最大的五门六柱汉白玉牌坊,宽19.19米,寓意着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高10.09米,寓意着陈独秀的生日。

△独秀园五门六柱汉白玉牌坊

五门寓意着陈独秀一生与数字“五”有不解之缘:5次赴日本留学、5次被捕、当了5届党的领袖。牌坊两边的民主、科学四个大字是陈独秀一生追求的思想理念,采用的是陈独秀自己的字体。

△独秀园五门六柱汉白玉牌坊上题字

图源:沈冲读书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我们脚下的这条路,是由凹凸不平的黑色大理石板铺成的,这条路也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叫柏林墓道,象征着陈独秀坎坷不平的一生。墓道两旁林立着整齐、挺拔的翠柏,为墓园区营造了一个庄重肃穆的纪念氛围。而墓道尽头这座青铜铸成,高6米、底座3.5米的陈独秀铜像,展现了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抨击旧礼教、旧文化,宣传新思想、新学说的光辉形象及饱满革命的开创精神。

△独秀园柏林墓道

图源:沈冲读书

△陈独秀铜像

图源:沈冲读书

在独秀园中,有一件目前国内关于书籍类的最大雕塑作品《新青年》雕塑,《新青年》雕塑的正面是该杂志封面。封面上所登载的文章作者都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名人,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可见当时《新青年》在全国影响之大。而园区里还有一口方方正正的水塘,寓意着陈独秀一生的清平正直。

△《新青年》雕塑

图源:沈冲读书

△独秀园纪念水塘

图源:沈冲读书

拾级而上,我们来到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独秀墓前,陈独秀墓是陈独秀与其发妻高氏的合冢。1947年,原葬于江津的陈独秀由其三子陈松年遵母亲遗嘱将其灵柩连同棺木迁回安庆合冢。自1979年起,历经3次扩建。现为高度4米,直径7米,汉白玉贴面的半球形墓冢。墓碑上“陈独秀先生之墓”七个字采用唐代欧阳询的正楷。

△陈独秀先生之墓

图源:沈冲读书

岁月变换,初心如磐。安庆独秀园承载了厚重历史,见证了时代印记。如今在这里,我们可以深深感受到陈独秀追逐梦想的力量。(皖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