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常州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立足实际、创新形式,采取多种有力措施精心组织实施执法大练兵活动,受到生态环境部表扬,被评为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集体。
一、科学练兵,强化执法,提升办案业务能力
常州市将全年练兵、全员练兵、全过程练兵与“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专项执法行动相结合,紧盯环境质量变化状况,改善环境质量。按照生态环境部、省生态环境厅部署,2019年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共组织106人次参加13轮生态环境部及省生态环境厅组织的强化督查、交叉互查等专项行动。以这些重点工作为练习场和战场,锻炼执法人员现场检查能力、发现问题能力、调查处理能力,充分提高执法人员个人素质。通过全市组织开展4个轮次的“亮剑”行动、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交叉互查、人口密集区危化品生产企业交叉互查等专项行动,促进执法人员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有效弥补属地管理的不足,提升了环境执法人员现场发现环境违法行为能力、使用移动执法设备和系统平台能力、现场调查取证能力和团队分工配合能力。
2019年全年常州市生态环境部门共下达处罚决定书1187件,罚款金额9980余万元,适用新环保法配套办法共计430件,其中,按日计罚10件、处罚金额321万元,查封扣押244件,限产停产43件,移送行政拘留133件。向公安机关移交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13件。通过开展大练兵活动,立案、调查取证、审查和认定、听证和告知、处罚决定制作和下达、信息公开和报送等各环节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得到全面提升,有效地减少或避免符合适用条件该用不用、该罚不罚、该移送不移送、处罚畸轻、处罚不合法或明显不合理现象的发生。
二、攻坚克难,司法联动,侦破重大疑难案件
2019年常州市在行刑衔接的联动执法机制上积极探索,进一步放大执法效能,凝聚执法合力,让执法边界更明确,现场执法更加严谨。建立完善以生态环境部门和公安机关为主体,检察院、法院、纪委、监委等部门及时介入的“2+N”环保联合执法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联动执法,与公安机关、海事部门等密切合作,共同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一旦发现有涉嫌刑事犯罪的线索,第一时间请公安机关提前介入,商讨联动执法方案,掌握破案先机。
在办理常州市武进区锡溧漕河非法倾倒废酸污染环境案中,生态环境部门前期精细排查,环境执法人员实施“挂图作战”,运用无人机对锡溧漕河及两侧沿岸500米范围进行全程拍摄,获取相关排污口、支流支浜及河道水质成像数据,精准编制河道水系、污染物状况分布图,同时,分组开展拉网式排查,共排查了支流支浜96条,沿线排污单位268家,加密布点手工监测,共采集样品1260多个,对主要支流、支浜、断面进行连续反复采样,做到即采即测,很多样品做到连夜采集、连夜分析,连夜汇总。并进一步完善水质自动监测站点的建设,构建成严密的水质监测网络。通过这些措施,及时掌握了水质波动情况及波动规律。该案突破了以往生态环境部门全部调查完毕,再将相关材料移送公安办理的常规联动执法方式,生态环境部门在发现案件线索后及时移交公安机关,为公安机关侦办工作提供关键证据。生态环境部门与公安机关强强联合,实现案件侦破。该案件被选为生态环境执法典型案例,并受到生态环境部表扬。
三、优化执法,服务企业,提高企业守法意识。
对“环保信任企业”推行差别化监管。经过前期部署、宣传、初审、复审、网上公示,最终确定了44家企业为常州市环保信任企业。在重污染天气等应急管控期间落实豁免政策,在平时的检查中也能对“环保信任企业”减少现场检查频次。通过此项工作,增进了生态环境部门与企业互信,帮助企业实现加强环境保护与稳定健康发展的共赢,从而建立起企业与生态环境部门良性互动的制度化机制。
对确有经济困难的企业,实行延期或分期缴纳行政处罚罚款(涉及8家企业,共计111.32万元),避免“一刀切”。
开展“百名环保干部走进千户企业”活动,对重点企业进行走访,向企业介绍常州市环境质量特别是大气环境质量状况,环境管理和执法形势,对即将实行的企业信任保护原则、重污染天气限、停产豁免政策以及环保税减免政策向企业进行宣贯,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环境保护生产和治理工艺,落实各项环保措施,用足用好相关环保政策,促进企业自身健康发展。针对走访过程中企业提出的具体困难,帮助寻求解决方案,依法及时办理项目审批手续,切实解决企业的实际困难,做到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和事项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六五”世界环境日向社会公布十大典型环境违法案例。11月10日在青枫公园开展“花季之约德法相伴”环保普法宣传活动,活动现场积极为市民群众解读环保法律法规,提供生态环境政策咨询服务,开展环保普法宣传,贴近市民群众听取他们对生态环境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