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书法艺术是墨与纸演绎的曼妙舞姿,那么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王杰宝先生就是那个为舞姿注入灵魂的艺术家。这是笔者初观王先生书法作品所感受到的一种鲜灵而跃活的律动。就好似有一股力量拔地而起,继而一跃冲天的气势。然而,在这种洒放的豪逸中,又蕴含着一种厚重深沉的致远宁静,有着不可轻薄,却又温雅谦善的威严与平和,这种深入心底的和净修养,蒸腾出的笔墨底蕴足以告诉观者,王杰宝先生的书法艺术,必是在一种毫无杂念的专注锤磨中绽放而出的艺术之莲。
笔者在了解了王杰宝先生的人生经历后才知道,王先生本就是修善佛道之人。他曾在闲暇时云游名山古刹,拜名师,佛道高僧大德,从禅、净、秘、藏中得到感悟,受到点化。再从古老的道家文化里得到启发。他不仅在书法研习上博览众家之长,提高自身素养,还在闲暇时观摩智慧瑜伽,从优美的动作中得到灵性启迪,感受无限超常的愉悦,进入纯粹的心神合一之人格境界,难怪能从其作品里感受到庄严沉厚与静远超然。王杰宝先生一生从事过工农商学兵多种行业,并最终从公务员职位上退休。履职期间,不论在学校、工厂、部队、地方,他都始终对书法耕研不辍。
王杰宝先生擅写隶书,先后临摹过两汉最负盛名的《史晨碑》、《曹全碑》、《张迁碑》、《乙瑛碑》等;唐代隶书四大家史惟则、韩择木、李潮、蔡有邻的书法作品;古今方笔魏书的集大成者孙伯翔的书法作品,以及碑刻《张猛龙》 《始平公》等都是他常研之作:也从书圣王羲之、颜真卿等大家的作品中获得灵感;对著名书法家高庆荣先生的作品进行学习,并得到高老的指导和帮助。
在王杰宝先生的作品里可以看出,凭借多年临池的实践,他把所学各家之长融合,糅为己用。从作品中不仅能看出承古继先的扎实功底,亦能感受到研新启后的独特个性。而对于习古与探变,王先生亦有自己的观点:“大家都知道,隶书入门比较容易,但提高很难,要创作既有个性,又不失传统的隶书就更加困难。现代书法要在传统书法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要突出一个“变”字,立足一个“新”字,变就是要变化,变革;新就是要求新,创新,书法艺术要与时俱进,不断求发展、求变化,要反映时代现书坛多元化的艺术特点。”
观王先生的作品,从承古来讲,他习研众家,堪称功夫深厚。以笔者之审美感受而言,觉其隶书多有《史晨》和《乙瑛》之风韵。《史晨碑》为东汉后期汉隶走向规范,成熟的典型。对于《史晨》之论,明郭宗昌在《金石史》中云:“分法复尔雅超逸,可为百代模楷,亦非后世可及。” 《乙瑛碑》则是汉隶成熟时期的典型力作,对《乙瑛》之见,著名书法家何绍基评曰:“朴翔捷出,开后来隽丽一门,然肃穆之气自在。”而二碑沉雄稳健,流畅洒逸之风姿特点,王杰宝先生都将其淋漓尽致地渗透在了自己的笔墨参悟中。
赏王先生之作,落笔透力遒劲,着墨取“逆入平出”之势,却让逆势之形迹不露于外,观之自然柔和;结体在规正中现巧丽风姿,其字势开阔,仰分明,向背有致,呈谨严素朴,古雅正厚的审美旨趣。而在赏析王先生研新之作时,会看到在其稳厚的师古足迹中闪耀出的,心裁别出之焕然墨韵。“王氏笔墨”新变,可谓将隶体“一波三折”之笔法运用到极致,不论横笔竖笔,大都以“弧波”之法而为,打破了隶书常态,但却因笔力深透稳健,着墨自然流顺体现出“波折”虽多,却不显繁累和俗庸的中和之美。加之在个别字上的处理又运用篆书结构加以点缀,使通篇作品渗透着流利自如、姿致萧散的墨趣。呈现出丰美多姿,变化无穷之魅力,让观者在目不暇接的同时更流连忘返。
在王先生的习书字典里,有三奋(分)之说:一是缘分、二是天分、三是勤奋。一直以来,他都专注于默默笔耕而不问名利沉浮,他虔信与书法的缘分,相信自己的天分,明白需要坚守的勤奋。更坚信天道酬勤,有付出就有回报,只是早晚而已。在几十年如一日地不辍临池中,他终也迎来了那个难忘的,让其书法艺术实现光荣绽放的日子。
(杨丹菲)
责任编辑 张春兄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