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爆料 > 正文

遗留问题难解致江垭林场无地林农面临困境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21-01-04 12:38:06

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是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基础工作,也是重点工作。要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忧民之所忧,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近日,湖南省慈利县江垭国有林场的林农致函有关部门,反映其现实生活中面临的一些困难问题,恳请有关部门领导本着以民为本的宗旨,尽快帮助解决这个特殊群体的遗留问题,为林场发展创造一个安定和谐的环境。
          
       在一份题为《关于请求解决江垭林场无地林农生活困难问题的报告》的书面反映材料中,林农们陈述了事情经过:江垭林场自1953年3月建场,距今已有六十七年的历史。经历了二十三届场长的变迁,以及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变化,人员也由建场时的不到100人发展到现在的1000多人口,其中林农300多人。作为林农,我们现生存于江垭林场国有土地之上,而我们无山林、无土地经营权且房屋无产权证,回农村其他地方已无可能,成为了社会上的一个特殊群体。林农群体将在今后变为林场的主体人群。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末,为支持林场建设,我们这个群体的老一辈们通过“一平二调”、山林征收搬迁等到林场务工。随着时代的变迁,林农也随之发生很大的变化,从原来在林场造林、抚育、打药、施肥、采伐林木、采剥杜仲等从事初级的体力劳动,如今林场转型发展,一不采伐林木,二不采剥杜仲,用工量大幅下降,青壮人员只能外出务工维持日常生活。
       更可怜的是,那些为林场建设付出汗水的60岁以上老前辈们生活无着落,仅靠社保100多元钱来度日,生活十分贫困。而林场历届领导针对我们这一实际情况向上级部门汇报,也只能解决一些临时性贫困问题,解决不了根本性贫困。因为林场是一个国有事业单位,政策上有瓶颈,许多惠农政策惠及不到我们,如目前大力实施的精准扶贫等国家的好政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关注民生,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共产党要追求的目标,并强调在奔小康的路上不允许落下一个人,而我们这一特殊人群如何脱贫致富,怎么奔小康已成为我们很奢望的一件事。发展途径和空间在何处?
       从2009年到现在已逾10年,我们数次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得到的答复是没有政策,总是得不到一个实质性的解决方式。恳请上级领导考虑实情,实地调研考察,倾听群众呼声,解决我们这个特殊群体的实际困难。
         
       为了今后的出路,我们有几点建议和请求:一是建议成立江垭林场鸣凤山居委会,让更多的惠农惠民政策惠及我们,让党的声音传递到我们,避免出现以前政策无法落地到我们这里,产生盲区。国家正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希望能享受到这一红利;二是请求将我们纳入失地农民管理范畴。本着尊重历史、化解矛盾的原则,将我们这些在计划经济时代吃“林补粮”、没有享受包产到户政策的人群,纳入失地农民保险,解决生活贫因问题,让我们老有所养,真正做到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中视在线

http://www.peoplescck.com/jjsn/20210104/16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