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民生资讯 > 正文

这个清明节,注定要成为一段集体记忆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4-04 19:17:27

国务院发布公告,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20年4月4日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在此期间,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全国停止公共娱乐活动。4月4日10时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

今天,4月4日,当时钟指向十点整的时候,想必你和我一样,停下了手中的事情,也放下了心中的杂念,默默为逝去的人志哀。

逝者之中,有和平年代的英雄、牺牲在抗疫岗位上的医护人员。就在不久前,他们其中的一些人获得了“烈士”的称号。湖北省人民政府根据《烈士褒扬条例》和《退役军人事务部 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关于妥善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牺牲人员烈士褒扬工作的通知》精神,评定王兵、冯效林、江学庆、刘智明、李文亮、张抗美、肖俊、吴涌、柳帆、夏思思、黄文军、梅仲明、彭银华、廖建军等14名牺牲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人员为首批烈士。

这十四个名字,以及其他为抗疫献出生命的医务工作者、公安干警、社区工作人员的名字,值得一个庄重的注目礼。

截至4月3日,全国因新冠病毒感染死亡人数累计3335人。他们多数不是“英雄”,但和倒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一样,他们是子女、父母、伴侣,是挚友心头的关切。他们平凡又精彩的生活戛然而止,至亲至爱之人心中的一束光,也随之熄灭。

为灾难中的逝者哀悼,早已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通行惯例,也是人道主义的体现。新千年以来,为了悼念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中的遇难者,天安门广场都曾降半旗志哀。三月底,西班牙马德里大区,以及意大利,先后为新冠逝者降半旗并默哀一分钟。

过去的近四个月,新冠病毒逼迫着世界各地的人和社会陆续放慢脚步,与之缠斗。三分钟的默哀、一整天的全国哀悼,则是借追思亲人的传统节日、主动而为的仪式。

苦难来过,尚未匿迹,不能让这一页轻飘地翻过去。这短促的、象征性的“休止符”,则是一叶醒目的书签。

举国哀悼是一种朴素又盛大的仪式。逝者的灵魂,需要郑重其事的告慰,而活着的人,则该清醒地记住,我们经历了一次苦难。整个社会都在苦战、苦熬,而一些同胞没能熬过这个冬天。

不知道你在那三分钟里,感受到了些什么。我读过不少新冠肺炎逝者的故事,许多次被其中的细节触动。在三分钟的鸣笛声、防空警报声里,我又一次忍不住热泪盈眶。那些故事于我而言有了新的分量,我同远方的逝者,似乎建立了某种精神上的关联。这场大疫,于卷入其中的个人、于整个国家,都是一段创伤的记忆。默哀的仪式把人凝聚在一起,提醒人们铭记,警醒人们对待生命时,予以足够的敬畏。

请珍视这短短三分钟的哀思与静默,记住这三分钟里,凝结在空气中的庄重与哀伤。

中国在短短两个月就控制住了疫情,令全世界瞩目。但即便国内形势向稳,现在还远没有到放松下来的时候。新冠病毒仍在不断显露它狡黠的一面。“无症状感染者”日渐成为显性问题。“无症状感染者”传染性几何?如何识别防控?这些问题的答案,只能依靠不断摸索才会逐渐清晰。

也别忘记,在病毒来袭开始,各国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轻敌”。这仅仅是面对未知、大意疏忽,还是说,政府机构高估了自己识别风险、判断危机的能力?

病毒还逼迫我们思考一个问题: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究竟是更近了,还是更远了?

我们看到武汉的同胞一边受苦、一边勉力生活,会由衷同情和感动。我们看到美国的医护人员也像中国医护援助武汉那样,纷纷去支援重灾区纽约,会懂得人性的伟大是相似的。人类的悲欢似乎是可以相通的。可同时,许多人似乎永远窝在自己的信息茧房里,人与人之间的鸿沟,比我们想象的要深。疫情激发了许多交锋,何尝不也开启了相互了解的途径?一场全球大流行之后,信息茧房有望被打破吗?哪怕是裂开一丝缝隙?

北京时间4月3日凌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全球实时数据显示,新冠肺炎的累计确诊病例突破100万。全球死亡病例已经超过了五万。《大西洋月刊》的一个作者把朋友即将出生的孩子归为“C世代”——“C”是“COVID-19”的首字母。这可能不是个玩笑,这场大流行毫无疑问将给人类社会带来持续而深远的变化。“C世代”会是什么样呢?人能汲取教训,更接近幸福吗?

我们停下来默哀,是回望过去,也是向明天发问。一个向好的未来,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

文:张静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