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启明 > 启明人物 > 正文

信 仰:谭翠兰用生命诠释入党誓言

文章来源:中国东方联合新闻社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3-28 18:26:17
摘  要: 谭翠兰,一个平凡的人,做平凡的事,活出了不平凡的人生。毛泽东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谭翠兰的人生哲理是:只要力所能及,自身能做的事,就要“认真”去做,将有限的生命发挥到极致,而且一辈子坚持“认真”做到底。在农村,谭翠兰用劳模精神践行入党誓言;做收藏,谭翠兰用红色情怀践行入党誓言;做慈善,谭翠兰用慈善义工践行入党誓言,活出了不平凡的人生。


关键词: 谭翠兰 信仰 人生哲理

导论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2020年3月10日在武汉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抗击疫情有两个阵地,一个是医院救死扶伤阵地,一个是社区防控阵地;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所有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

响应党中央号召,全国社区广大党员志愿者,积极参与、甘于奉献,这里面有防疫中共老党员志愿者谭翠兰的身影……

《进贤县人民政府官网》2020年2月2日二塘乡政府报道《一位老党员的初心》: “在这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疫情的战役中,有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大姐,手拿着小喇叭走村入户,劝导村民不要外出,莫做客、不聚会、不聚餐。她就是75岁的老党员、首届进贤好人、二塘乡中谭村村民谭翠兰。她配合政府打好这次防疫战”,构筑起一道乡村群防群控的人民防线。

全国广大共产党员为支援疫情防控工作,正在踊跃捐款中,截至3月10日已有7436万名党员自愿捐款76.8亿元,这里面有老党员谭翠兰的捐款……央广网2020年2月20日报道《江西进贤:一笔特殊的党费》:七旬老党员谭翠兰专程到进贤县二塘乡党委,交纳转捐武汉疫情灾区“特殊党费”壹千元整,这是谭翠兰继2008年捐款汶川地震交纳的第二笔“特殊党费”。14亿中国人民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全党同志自发捐款所折射的精神境界,释放强大的正能量,党群同心,天下无敌,率领中华民族共克时艰,投身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人民战争之中。

谭翠兰,一个平凡的人,做平凡的事,活出了不平凡的人生。

一、平凡的人

谭翠兰,1945年出生在江西省进贤县二塘乡中谭村,小时候家里贫穷,在农村的时候吃尽了苦,1957年在中谭村小学仅读书4年,便辍学在家务农。谭翠兰一辈子在农村种田,是中国探索解决“三农”(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土地改革、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的创建与解散、家庭生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等”历史进程的亲历者和见证人。

谭翠兰种了一辈子田,种田是一把好手,样样农活拿得起,放得下,吃得苦。1970年25岁的谭翠兰,带头成立铁姑娘队,被选任进贤县王家塘村12生产队妇女主任,率领铁姑娘队学大寨,赶大寨,风里来,雨里去,搞棉花试验地,起早摸黑捡猪粪、牛粪、狗粪,广积农家肥,打抽水机沟,改田换地,科学种田,大干社会主义农田水利建设……全公社生产队来12 生产队开丰收现场会。公社1970 年、1971 年、1972 年年终总评,王家塘村12 生产队连续三年被评为公社先进集体,谭翠兰连续三年被评选为公社劳动模范,1973 年 2 月 10 日被评选为进贤县劳动模范,1973 年 2 月 28 日被评选为抚州市总工会劳动模范。市、县、公社三级政府安排铁姑娘队长谭翠兰,在抚州市、进贤县、公社三级劳动模范大会上,宣讲“农业学大寨”精神、“科学种田”经验。“进贤有个种田劳动模范谭翠兰”名声在外,展现了新中国农村妇女半边天的精神风貌。1973年9月9日,中共进贤县梅庄人民公社党委会,批准谭翠兰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

在农村,谭翠兰用劳模精神践行入党誓言。当村妇女主任时,干活就带动村民唱歌、喊劳动号子,激励铁姑娘们的干劲。那里有歌声,那里就有铁姑娘们;那里有铁姑娘们,那里就有歌声。劳动歌声,伴随着铁姑娘们,在万紫千红的绿色田野里,成为当年一道亮丽风景线……谭翠兰虚心好学,学歌、编舞;积极参加农村各类宣传演出,自学成才,自己写歌词、谱曲、编舞,自成体系,不拘一格。在种田劳动时养成的唱歌习惯,伴随谭翠兰一生,善歌善舞,不为名利,重在参与,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

南昌晚报2010年5月31日报道《家庭主妇谭翠兰自编歌曲》:“想着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从心里想通过歌曲来感谢政府和党,现在我已经自谱了多首歌。说话间,谭翠兰向记者展示了几本厚厚的歌本,歌本上记录着其自编的多首歌曲,歌词的内容均是歌唱当今人们的幸福生活”。我国的改革开放从农村开始。温家宝总理2006年1月1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告:“我在这里郑重承诺,五年内逐步免除农业税”。历史在这里聚焦。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种田纳粮,天经地义。中国农民全面免除农业税的梦想,在农村改革开放中得以实现。身为九亿农村人口的农业大国总理的一句“郑重承诺”,似一声春雷响彻中华大地,贯穿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长空,道出了中国亿万农民祖祖辈辈想都不敢想的心愿,在亿万中国农民心中产生强烈的共鸣……中国农民告别了“皇粮国税”的历史,种田不纳粮,还获得良种、化肥农药、农机购置等政策补贴。这是中国共产党为解决“三农”问题,所做出的伟大历史性贡献,在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心中铸起了一座人民政府的永恒丰碑。“世上只有人民政府好,我儿子种田免税,孙子读书免费,谭翠兰老人也享受了医保……”谭翠兰根据熟悉的民间曲调重新填词,歌词围绕国家大事、紧跟时代的脉博,感恩戴德歌颂党的好政策。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四川汶川发生9.2级大地震。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国南昌新闻网 2008年11年11日报道《进贤老人录歌送映秀小学》:“记者从四川重灾区发回《汶川映秀小学热盼南昌文化支援》的报道。昨日上午10时许,一位老人来到了本报。见到记者,老人急切地从包里拿出一个红色方型的盒子,打开盒子,里面是一张光盘。老人告诉记者,她叫谭翠兰,来自进贤县的一个乡村。这是她自己花钱请人做出来的,里面录制了她自编自唱的歌曲。余震共生死,含泪做新闻……当谭翠兰为抗震记者演唱自编的歌曲《心中的记者》播完后,现场的报社记者,对谭翠兰编唱歌曲的真挚情感非常感动,一起鼓掌喝彩,其中有一位女记者紧紧握住她的手说:谭阿姨,请您放心!您的心意我们一定转达给灾区的孩子们。您的精神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信息日报报道谭翠兰《六旬老太谱歌赞抗震英雄》:“数千记者采访汶川大地震,让世界看到汶川现场,新闻打通了一条生命线,救援队火速汶川救生命……这是一位普通南昌市民,为参加抗震救灾报道的记者谱写的一首赞歌。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但谁又能想象得到这是出自一位小学文化还不到的六旬老太之手”呢?

大江网-江南都市报2011年5月18日报道《谭奶奶的红歌情结》:“鄱阳湖升起了红太阳,湖面上美丽的珍禽在飞翔,泛舟在水云间听涛声荡漾,一湖清水映蓝天呀,映蓝天……谭翠兰以自创歌曲《鄱阳湖升起了红太阳》,参加了江西卫视2010中国红歌会海选,现场展示了花费3个多月制作的彩车,吸引大家驻足观看,感动了所有在场的朋友和媒体”。 今视网2011年5年31日报道《中国红歌会:“推车大娘”成“红米”第一人》:“一位年逾花甲的大妈因为推着一辆特殊的彩车参赛,成为中国红歌会南昌赛点最受瞩目的选手。这位大妈名叫谭翠兰,大家为她对红歌会的激情所感染,并公推她为中国红米第一人”。南昌晚报2012年3年7日报道:“2011年,谭翠兰参加了中国红歌会,走上了中国达人秀选拔的舞台,自创歌曲《共产党领导八一英雄城起义》,加上南昌方言的唱法,更多了一份韵味。现在已是南昌的银幕明星”。

江西晨报报道《感恩晨报 六旬老人激情献歌》:“我爱晨报有几深,我在梦里笑出声……这是56岁老人谭翠兰的一首打油诗,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的她只能用简单直白的语言来表达炽热的心。2000年10月,晨报记者一篇报导改变了她的生活,一年以后,她怀着感恩的心向晨报献歌”。谭翠兰用歌声祝福伟大祖国繁荣昌盛,从中谭村田头唱到二塘乡礼堂,从江西卫视2010红歌会赛场唱到北京2020榜样春晚舞台。在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演艺工作委员会主办的“歌舞中国&最美星光,第六届全国民族歌舞电视展演暨2020年新春晚会”上,谭翠兰表演的节目《我和我的祖国》,荣获优秀演员奖。2020年3月17日,江西新歌舞协会颁发谭翠兰“抗疫保卫战表演活动个人最佳优秀奖”。

2019年8月11日,谭翠兰受邀榜样人物《身影》节目在线访谈,当主持人问您对节目前的广大网友有怎样的寄语?有何感想时,谭翠兰说:“我想高呼:毛泽东思想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发至肺腑,情深感人。“手挚五星红旗,三呼万岁”,成为谭翠兰每次参演谢幕的固定台姿,令观众心灵震撼,荡气回肠……

二、平凡的事

谭翠兰最初对共产党的认识,深受父亲的影响,是从农村土地改革开始的。父亲谭佛生,在革命时期担任过农会主任、土改干部,家里“饭都吃不饱,父亲还是要坚持革命”,为了革命大业而无法兼顾家中,总是带着竹筒饭出去,召集乡亲们开群众大会,宣传党的土地改革政策,父辈们土改干部艰苦奋斗作风,正是当年“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穿着草鞋干革命,夜打马灯访贫农”的真实写照。1950年农村土地改革时,谭翠兰只有5岁。父亲每次开会总带着她,天天听着、看着父亲日夜宣传土改政策长大。父亲讲了很多革命历史典故,让人痴迷,让人震撼,仿佛红色历史正随着时代的脚步走来,是那样地轻,又是那样地重,在谭翠兰的内心产生对中国共产党的强烈影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小就铭刻在谭翠兰幼小的心中,形成毕生难以言表的红色情怀精神支柱。父辈们为革命事业的献身精神,成为谭翠兰心中最深刻的记忆。1967年,谭翠兰22岁出嫁时,父亲将一套《毛泽东选集》、一套两本书1950《土地改革法》和所有的红色革命书籍当作“嫁妆”,这些红色宝书全是父亲在土改时用过的,是比黄金还贵重的无价之宝!父亲语重心长地告诫:“要记得历史,珍藏历史”,鼓励她走上了红色收藏的人生旅途。

谭翠兰通过这些“嫁妆”了解中国革命历史,毛泽东从韶山冲上井冈山,创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红军长征、北上抗日到延安,领导8年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解放全中国、抗美援朝;知道了井冈山和延安的革命故事……谭翠兰对自己的人生“量身定做”:沒有学历,做不了文化人大事,那就做一件力所能及“平凡的事”----收藏一切与红色文化有关的物品。收集红色文化物品,只要认得字,就能干。

随着改革开放农民外出打工的大潮,谭翠兰来到了英雄城南昌打工16年,长年流连于“八一起义”等红色历史岁月里,并追随中央红军北上抗日的足迹,前往陕甘宁边区延安市做过六年保洁工。谭翠兰坚持红色收藏50多年,其中历经了无数坎坷和困难。她告诉儿子:收藏是妈妈的人生选择;欣慰的是得到家里小儿子的理解和支持:“妈,我支持您!妈妈是外公培养出来的红色接班人,是中国红色革命文化的传播者”。江西晨报2018年7月3日报道:“谭翠兰受父亲影响走上收藏路,曾前往陕甘宁做保洁员收集抗战物品。50年省吃俭用收藏万件抗战物品”。父亲为她播下了红色收藏的种子,在南昌红色土壤发芽,到延安得以升华,从此与红色收藏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她一生追逐的梦想!

江西的红色文化,孕育了谭翠兰的收藏梦。红色江西,是中国革命摇篮。萍乡安源是中国工人运动摇篮、中国少年先锋队的诞生地,1922年2月,中国共产党打响了武装第一枪,是中国第一面“军旗升起的地方”。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1927年9月9日,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永新进行“三湾改编”,开辟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9年9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与江西红二、四团“东固会师”。东固山革命根据地成为红四军下井冈山的立脚点、反“围剿”战役的主战场。

南昌晚报2012年11月5日报道《六旬老太痴迷红色收藏40年》:“走进谭翠兰的家。记者仿佛置身于一个红色文化的展览馆”。江南都市报2015年4月21日报道:“谭翠兰热爱红色文化,家里堆满红色文化的收藏品,从客厅到房间,从地面到天花扳。谭翠兰说:这里摆出来旳只是冰山一角,若是把所有的蕆品都拿出来,恐怕我们都沒地方站了”。谭翠兰不足60平方米的家里,满满堆放着30多万件红色历史资料,里里外外摆满了革命史料和物品,其中有红军喝水用过的军用水壶;红军抗战用过的大刀;南昌起义的马灯、铜电灯等铭记历史的实物;收藏有“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东固山、长征、延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各个历史时期的珍贵文物;收藏有“中华著名烈士、中国抗战烈士、公安战线烈士、八一起义烈士、长征团级以上烈士、雨花台烈士、江西省革命烈士英名录”等烈士名册:收藏有“从中国共产党第一届到第十九届全国代表大会、从新中国成立到北京奥运会”等文献资料;收藏品不仅涵括各个革命阶段的珍贵资料,也记录了新中国建设时期的历史进程。一段段珍藏的历史,呈现在世人面前,让人目不暇接,让人热血沸腾!打开中国共产党壮丽的历史画卷,透过那风起云涌的烽火岁月,可以看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从历史大海中的井冈山出发,在中华大地掀起了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威武雄壮地开创了中国革命的建党伟业、建军宏业、建国大业……
    
《南昌晚报》2015年4月17日报道谭翠兰《老照片见证牛行车站铁轨完工》:“爱收蔵旳谭翠兰老太太热衷将资料汇编成册记录南昌历史”;并连读追踪报道《几十张老照片再现南昌精彩变迁》:“在谭翠兰老人的介绍下,看着一张张老照片,记者如同经历了一番时光的倒流,感觉就像一场穿越,很奇妙”。谭翠兰收藏的文物价值,引起了国家专业档案机构、中共党史研究部门的关注和重视。江西省档案馆、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收藏了谭翠兰捐赠的革命文物。

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2011年7月7日隆重颁发《收藏证书》:“谭翠兰同志:你将延安时期纺纱车计壹件、《江西省烈士纪念堂陈列内容》壹本,捐献给我馆。”

南昌八一精神研究会2012年8月3号文函:“谭翠兰同志:多次收到你有关南昌八一起义的文字资料和复印件,这对于研究八一精神有着一定的价值作用”。

江西省档案馆2015年6月3日颁发(赣档证字第2015008号)《荣誉证书》:“谭翠兰同志:你捐献的《文史资料选辑》(第三十八辑)、《永远的丰碑》(第一部)具有保存价值,被我馆收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有关规定,特发此证,以资鼓励”。

江西省档案馆2015年6月9日颁发(赣档证字第2015010号)《荣誉证书》:“谭翠兰同志:你捐献的杨文翰、陈铁生名片以及《抗日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各战区序列表》,具有保存价值,被我馆收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有关规定,特发此证,以资鼓励”。

中共会昌县委党史办2015年6月10日发文:“谭翠兰同志:让我们收集到了一批关于会昌的珍贵红色文化资料,对于编纂《会昌党史》有一定的补充和借鉴作用。在此,对您及您所在的党支部表示深深的感谢!”

江西省妇女联合会主办《东方女报》2017年11月24日报道《七旬老人谭翠兰的党史博物馆:收藏44年,30多万件藏品》:“谭翠兰热爱中国红色历史文化,甚至超过了自己的生命。为了红色收藏,她省吃俭用,耗费了自己所有的钱财。尽管晚年生活贫困,但所收集的红色藏品是无价的,让她觉得富有快乐”。

谭翠兰漫漫打工岁月里,沉醉在红色历史长河收藏……

三、不平凡的人生

进贤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2019年9月,颁发谭翠兰光荣当选第一届“进贤好人”荣誉证书。

中国文明网南昌站报道《进贤县举行“我和我的祖国”盛世欢歌迎国庆》:2019年9月30日晚,在进贤县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我为祖国骄傲”大型庆典文艺晚会上,进贤县领导向谭翠兰等第一届“进贤好人”10人隆重颁奖。

做慈善,谭翠兰用公益义工践行入党誓言,始终坚守在劳模和党员的岗位上,热衷于慈善公益事业,全心全意和做好义工服务,力所能及用行动温暖社会。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老党员,是金子在那里都能发光;谭翠兰经常做义工照顾孤寡老人、护理瘫痪病人,免费照顾孤寡老人苏碧霞两年零两个月,每天接屎接尿,洗脚、剪指甲、喂饭,带她到医院看病,24小时跟踪护理;帮助孤儿徐旧城成家立业,为龙卷风灾民和遇难者家属排忧解难,捡到宝石钻戒交还失主……常有村民需要求助,一些老人生病了半夜打来电话,她都会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去陪伴护理,直到这些老人病愈出院;得到他们这样的信任,谭翠兰感觉很开心,帮扶他人,快乐自己,“尽管很累,但是能够被人家需要是我的荣幸,能够被人信任也是一种幸福”。义工就是一份责任,奉献的是一颗爱心。南昌慈善义工协会,在江西省自闭症儿童中心、南昌市三联特殊教育学校、湾里区太平镇敬老院、南昌县泾口乡敬老院、SOS儿童村(聋哑教育学校)等孤儿院、敬老院,设立了长期的服务基地,在做义工公益服务时,展开精神治疗慰问演出。江西晨报2017年7月12日报道:“谭翠兰和义工们一起拿着扫把、抹布,为敬老院打扫庭院、修剪花草、整理房间、抹桌子、擦窗户,不嫌脏,不怕累。敬老院的老人们动情的对谭翠兰说:你真是太好了,太感谢你们啦!”谭翠兰自费购买演出服装,积极参加孤儿院、敬老院爱心演出活动,服务对象全都是病人、孤儿、灾民和孤寡老人等。虽然谭翠兰自创词、自谱曲、自编舞,在翘首企盼观看演出的孤儿和孤寡老人心中,谭翠兰的歌是最动听的歌,谭翠兰的舞姿是最美的舞。每次慰问演出中,孤寡老人们都紧紧握着谭翠兰的手说:再来!再来啊……

在2017年、2018年、2019年南昌慈善义工协会惠民分会《慈善活动积分汇总表》的“谭翠兰慈善活动”登记、南昌慈善义工协会《服务手册》“义工编号008544谭翠兰”的四本《服务纪录》史册中,印记着谭翠兰日日月月、年年岁岁的慈善公益足迹,详尽记录了每次的义工内容、服务时长。谭翠兰荣获南昌慈善义工协会授予的“谭翠兰2017年度慈善义工宣传报道工作先进个人”、南昌慈善义工协会惠民分会授予2017年度“优秀义工”光荣称号。2020年2月20日,《一路有你.爱心公益在行动》报道:“谭大姐今年75岁,二塘乡中谭村人,是一位73年入党的老同志,市劳动模范、进贤好人、全国榜样代表、江西一路有你公益组织优秀志愿者。”

在这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战役中,2020年2月1日至6日,谭翠兰戴着口罩、红袖章,拿着小喇叭、测量人体温度的红外温度计“额温枪”,在疫情防控宣传点站岗测温。2020年3月,进贤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进贤县妇女联合会,联合颁发谭翠兰同志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被评为“最美志愿者”的光荣称号。在南昌慈善义工协会惠民分会志愿者行列中,“最美志愿者”谭翠兰永远在路上……

2019年6月,在北京全国榜样代表大会上,对全国榜样晋京代表谭翠兰的【入选词】:“一位70多岁的老党员,怀着一颗对党无比忠诚、对祖国无比热爱的炽热之心,历经40多年,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文化、传播红色正能量、弘扬红色精神”。榜样人物大型访谈《身影》节目在线访谈第724期全国榜样人物谭翠兰【嘉宾简介】:“谭翠兰,女,中共党员,进贤县二塘乡中谭村普通农民,她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信念和宗旨;她对红色文化情有独钟,立志一生致力于红色收藏、红色文化传播事业”。【主持人评语】:“文物是历史的浓缩,是一面镜子,照耀过去,指引未来。谭翠兰老人希望自己收藏的历史文化物品能够展现历史的痕迹,告诉人们历史的真相。历史不是剧情,无法重演,只能被深刻的铭记。这就是她多年来坚持收藏红色物品,传播红色文化的意义所在。她希望到过红色博物馆的人,传承红色文化,传播红色正能量,弘扬红色精神!尽管现在谭翠兰生活贫困,但她总是说:有这些藏品,我就觉得富有、快乐。她不仅收藏红色藏品,更是收藏红色精神。‘人这一生不要只为自己,要学会帮助别人’,谭翠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的事迹曾被多家主流媒体报道”。

做收藏,谭翠兰用红色情怀践行入党誓言,“谭翠兰红色博物馆”面向全社会免费开放服务。江南都市报2017年6月30日报道《红色收藏40余年在家建博物馆》:七旬老党员谭翠兰觉得这么做非常值得,红色收藏极具教育意义。南昌日报2019年5月17日头版头条报道:《谭翠兰和她的红色“博物馆”》:“她是一名老党员,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并于2019年8月2日头版头条整版连读报道谭翠兰《一位七旬老党员的“红色”爱国情怀》。新法制报2019年12月23日整版报道谭翠兰《建“红色博物馆”讲述红色记忆》。

每逢“建党、建军、建国、抗日战争”纪念日,全国各地的广播电视台、报社,都会来谭翠兰家寻找红色历史资料,并且送来了4面锦旗!经济晩报2007年7月20日报道《我心中的八一》:从1927年到2007年,人民军队走过了80年的光辉历程。“7月19日,记者来到谭阿姨家里,草鞋、马灯、蓑衣、八一旗、一叠叠珍贵的资料,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不要以为你走进了革命历史纪念馆,你来到的是一位普通党员老人谭翠兰的家中,举办庆祝建军80周年展览。”江西晨报2011年3月21日报道《七旬老人谭翠兰做匾迎接建党90周年》,并追踪连读报道《谭老太制作的迎接建党90周年牌匾已完工》。江南都市报2015年8月28日报道《七旬老太收藏抗战物品上万件,历时50余年几乎花尽一生积蓄,谭翠兰老人举办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展览》:“26日上午九时,记者到谭翠兰举办的抗战展览现场时,百余件珍贵藏品引人注目。《新四军抗日战争史》、《日本军舰写真总集》、《抗日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各战区序列表》……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这些珍贵的抗战史料,竟藏身于一位普通老太家里”。江西晨报2017年7月5日报道《追寻红色足迹,重温革命情怀》:“为纪念建党96周年,喜迎建军90年。2017年7月1日,江西晨报老年兴趣班学员集体参观谭翠兰党史收藏展览馆”。通过央广网、中国文明网、江西电视台、南昌电视台等电视网络媒体和信息日报、经济晩报、新法制报、江西晨报、江南都市报、南昌日报、南昌晚报等报社媒体,采访谭翠兰和她的红色“博物馆”,大量的连年不断追踪、头版头条整版的广泛宣传报道,在百度等网上搜索“中国,南昌有个谭翠兰”,已经享誉省内外。

收藏的是红色文物,收获的是红色文化,传播的是红色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奉献给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激励中华民族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随着“谭翠兰红色博物馆”成为越来越多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大学校师生和村民来“谭翠兰红色博物馆”参观学习红色文化,进贤县二塘乡人民政府2020年筹建“进贤县二塘乡红色文化馆”,让这些红色历史得到更广泛的、更好的铭记和传承。

谭翠兰的个人收藏梦,上升为家乡政府行为,“进贤好人、全国搒样”,谭翠兰活出了“不平凡的人生”。

结论

谭翠兰,一个平凡的人,做平凡的事,活出了不平凡的人生。

谭翠兰生在旧社会,长在新社会,出身于一个土改干部家庭,从小受到的家教、家风、家训是:“听毛主席的话,永远跟党走”。谭翠兰听父辈的话,是一个“传承优秀家风”的好女儿,用生命之光“弘扬家风文化”。

谭翠兰1973年9月9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对党的信念是“听毛主席的话,做一个党的好女儿”。

毛主席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个人“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一贯的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的有益于社会,一贯的有益于革命事业,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谭翠兰选择了“最难最难”的人生道路,在平凡的人生旅途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辈子做好事,做一辈子好事。以一个中国共产老党员身份,为当地群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只要百姓认可,就去“认真”做,而且一辈子坚持做到底,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毛主席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谭翠兰的人生哲理“认知”是纯粹的:只要力所能及自身能做的事,就要“认真”去做,将有限的生命发挥到极致。在农村谭翠兰用劳模精神践行入党誓言;做收藏谭翠兰用红色情怀践行入党誓言;做慈善谭翠兰用公益义工践行入党誓言。谭翠兰自创的歌舞,虽然缺乏专业水准,但只要选对了观众就与专业水准无关。谭翠兰的歌,唱响江西唱响中国……

谭翠兰的人生哲学“认知”是清晣的:不做脱离自身实际的人生规划。谭翠兰是一个平凡的人,农村中共老党员,只有小学文化,做不了需要学历的大事,那就选择做自己能做的“平凡的事”,而且只要自己认准了的事,就“认真”去做,而且一辈子坚持做到底。谭翠兰在漫漫打工岁月里沉醉于红色收藏的生活方式,被人不理解看成“笑话”,但几十年坚持下来便成了“神话”,活出了不平凡的人生。(杨泳)


作者:杨泳,男,江西警察学院讲师,硕士学位,在读博士,公共管理学专业。
 
责任编辑:刘付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