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文坛往事 > 正文

侦察英雄王应慈与《虎穴追踪》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4-22 12:38:39

1956年,一部惊险反特故事片《虎穴追踪》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并在全国放映,影片以我国北方刚解放的一座城市为背景,展现了解放初期国际上敌对势力和国民党反动派不甘心失败,指示潜伏特务和派遣特务千方百计捣乱破坏,妄图卷土重来的斗争画卷。

■《虎穴追踪》剧本和剧照

电影一经播出,便引起强烈反响。影片真实反映了解放初期国内外反动势力妄图破坏新生政权的情况,客观、真实地描写了公安机关侦察员在隐蔽战线的斗争,他们面对美蒋特务的潜伏破坏活动,打入敌特内部与敌人斗智斗勇,不惜以生命为代价保卫新生政权。电影中的人物真实可信,侦察人员朴实无华、大无畏的精神打动了亿万观众。在那激情燃烧的上世纪五十年代,人们特别喜欢这类反特电影,也叫肃反电影。《虎穴追踪》就是其中之一,播出后立即受到人们的追捧,因为作者长期战斗在石家庄,剧本形成也与石家庄有关,更引起了石家庄市民的兴趣,一时间成为了大家的谈资。

作者王应慈和第二作者任桂林,都是石家庄解放时的进城干部,共同经历了初创城市人民政权的艰辛历程。1954年,王应慈由归绥市(今呼和浩特)调到华北行政委员会公安局任办公室主任,在京时他遇到了当年在石家庄文化局工作的老同志任桂林,此时的任桂林已调到华北行政委员会,做文联领导工作。他知道王应慈在公安战线上的传奇经历,就建议王应慈搞点电影剧本创作,歌颂我公安干警的英雄事迹。当时我国肃反斗争的成功事迹,中央也要求在电影文学、戏剧上充分反映出来。在任桂林的推荐帮助下,从未搞过文学创作的王应慈,基于多年隐蔽工作的切身体验和对公安事业的热爱,接受了这一任务,他凭借领导指挥石家庄和归绥两市公安隐蔽战线上反特斗争的亲身经历,写出了电影剧本《虎穴追踪》。

王应慈在写作《虎穴追踪》的过程中得到了任桂林的热情相助,一位是我党资深情侦战线的老战士,一位是我党延安时期培养出来的剧作家和戏剧评论家,真可谓珠联璧合。这部影片与《英雄虎胆》《斩断魔爪》《寂静的山林》《崖边激浪》《铁道卫士》等影片一起被评为十大优秀肃反斗争故事片。

《虎穴追踪》电影之所以取得成功,更与作者的人生阅历分不开,“剧本乃一剧之本”,没有一个好的剧本是不可能拍出好的电影的;没有深入生活也不可能写出好的作品,一部好的文学作品让那一代人记住了电影《虎穴追踪》。殊不知王应慈的人生经历比电影本身更精彩、更曲折,更加跌宕起伏,更具传奇色彩。

王应慈,又名王兆贤,1913年出生于陕西省华县一个农民家庭。1932年春,他在西安参加了中共地下党组织,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时期他在西安从事地下工作,曾在“西安事变”中打入国民党西北军做“兵运”工作,1939奔赴延安“抗大”学习,后到中央社会部工作,1940年受中社部派遣奔赴抗战前线晋察冀边区社会部。从此,他在晋察冀边区社会部许建国部长的领导下开始了近十年的情报、侦察、公安保卫工作。1942年春,他受命到石门外围的正定县创建“石门情报站”,开展对日伪的地下斗争,他领导的情侦组织卓有成效地侦察搜集了许多重要情报,为我晋察冀边区粉碎日寇进攻,打击侵略者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应慈夫妇在石家庄的合影照片

1947年11月12日,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攻克了华北重镇石家庄,解放当日王应慈就带领公安先遣人员冒着敌人的枪炮和解放军同步进城,迅速占领国民党旧警察局。从此,他与这座城市同呼吸共命运,度过了近两年血与火的洗礼,为保卫这座城市、建设这座城市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受到了石家庄人民的衷心爱戴。1949年7月,在石家庄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上,时任公安局长的王应慈被各界代表推举为市政府委员候选人,在选举大会上大兴纱厂女工自发组成的啦啦队喊出了“王应慈真勇敢,防奸防特有经验,大家都选他一票,保障全市的安全”的响亮助选口号,这是对他领导下的公安工作的高度认可,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他高票当选为政府委员。1949年9月,他从石家庄公安局长任上,奉命带领石家庄公安局部分干警奔赴和平解放后的归绥市出任首任公安局长。

抗战胜利时,我晋察冀军区一举夺取了被日寇占领的张家口市。王应慈随边区社会部进城,并出任张家口市公安局情报科长,维护治安秩序,保卫人民政权,积累探索了城市公安工作的经验。1946年,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和平协定大举进攻解放区,王应慈贯彻上级指示,把张家口市公安局的干警最大限度地带回了解放区。回到了革命老区阜平根据地后,以张家口撤出的公安干警为主,建立起公安培训班。与此同时,还从晋察冀解放区抽调公安领导干部组成公安干部培训班。他亲自编写教材给学员授课,为未来接管新解放的城市培训专业力量,教学内容涵盖城市治安管理的方方面面,为接管城市培训了人才、储备了力量。

石家庄解放时,两个公安培训班派上了大用场。王应慈和张季良带领晋察冀边区这两个公安培训班的学员,率先奔赴石家庄,建立起共产党领导下的城市公安机关。王应慈全面负责隐蔽战线的对敌斗争,他授命组建起一支200余人的公安侦察队伍,与公开的和隐蔽的敌人进行生死较量。

王应慈根据自己长期从事情报侦察工作的经历,特别是共和国成立前夕,他在石家庄公安局领导指挥隐蔽战线对敌斗争的惊险曲折斗争实践和取得的战果为主线,完成了反特电影剧本《虎穴追踪》。 这部电影接地气、动人心,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他1947年11月至1949年9月,在石家庄市公安局工作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对敌斗争的写照。

这是建国后首位公安局长完成的电影文学剧本,并获得巨大成功。人们开始揣测剧中主人公的原型是谁?其实,真正的生活原型就是王应慈本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不忘初心,王应慈从参加革命就一直从事情报侦察保卫工作,他最了解在隐蔽战线工作的同志们的艰辛,他写出这样一部作品,就是要让人们记住战斗在隐蔽战线的无名英雄们!

石家庄解放,公安局初建,我的父亲、母亲由晋察冀四分区石门情报站转入晋察冀边区石门市政府公安局,工作关系的接收人就是王应慈。我的父亲、母亲和王应慈抗战时期都在石家庄从事地下斗争,虽然属于不同的组织派遣但都有所耳闻,当再次见面后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我的父母在王应慈的领导下投入了除奸反特,保卫新生人民政权的对敌斗争,他们斗顽敌、挖潜特、争取策反国民党特务,卓有成效地保卫了新生人民政权。我的母亲在做情侦工作时遭到国民党特务暗算,王应慈果断出手相助。近两年的工作使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战斗情谊,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新解放的城市如雨后春笋,各地都急需公安干部,纷纷从这座最早夺取的城市石家庄调干驰援。1949年9月,王应慈同志离开了石家庄,奉命带队北上主持组建和平解放后的归绥市公安局并出任首任局长,离开了石家庄。

王应慈的《虎穴追踪》完稿后找了一些解放前后从事情报侦察工作的同志座谈征求意见,家父作为和王应慈有着共同经历的战友、部下参加了部分座谈会。文革前后我还随父进京看望过病中的王应慈同志。后来我也从事了公安工作,并且在王应慈和父辈工作过的地方工作,我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早就萌发了写写王应慈事迹的想法,把这些往事记录下来介绍给大家,永远不忘为共和国建立作出过贡献的人们。

后记

王应慈(1913-1977.12),石家庄解放后任公安局侦察科长、副局长、局长。建国后历任归绥市市委常委公安局长,华北公安局办公室主任,华北建工局副局长,金属结构局局长,国家建筑工程部办公厅主任,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与此同时,他还创作完成了另一部电影文学剧本,1979年在长影主办的《电影文学》上刊发。

我的父亲、母亲:潘树森(1925-1991.12)、岳林(1928-),石家庄市人。抗战时期奔赴解放区参加八路军,后被晋察冀四分区情报部门派回石家庄开展地下斗争,在焦许昌领导下建立石门情报站,潜伏在市区展开对日斗争,日寇投降后国民党抢占了石家庄,根据上级指示他们继续同国民党反动派开展地下斗争,石家庄解放后随情报站成建制进入公安局,在王应慈领导的侦察科工作。

作者: 石家庄人民警察博物馆顾问 潘卫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