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民俗非遗 > 正文

济南:疑似明代泉池出土,有望揭开泉城印记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4-21 14:10:06

“家家泉水,户户垂杨”,这是济南的城市名片。不论是文献记载还是考古发现中,都曾印证着泉城的泉水文化。 去年11月,为配合济南泉·城文化景观申遗工程,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对老城区高都司巷小学遗址展开考古发掘,以寻找与泉水相关的遗迹及其它古遗址。随着发掘工作的推进,考古人员在发掘区内发现了一处疑似明代的泉池,对了解老城区内民居房址的建造以及与泉池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老城区内发现疑似明代泉池

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对老城区高都司巷小学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自去年11月启动,截至目前已基本完成。本次发掘面积共200平方米,最重要的发现为一处接近方形疑似为泉池或蓄水池的遗迹。

这一接近方形的遗迹位于整个发掘区的西北角,开口距地表约1.4米,深度为0.3米,宽度约1米。发掘领队、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房振介绍,遗迹四壁很规整,用青砖和石块垒砌,底部铺有砖和石块,在清理的过程中发现池里基本是晚期的填土。

结合整体发现来看,房振分析这一接近方形的遗迹可能为一处明代的蓄水池或泉池。“从整体上看砌得比较好,底下可以渗水,从出土的器物看不像有其他用处。结合整个发掘区来看,泉池是发掘区中发掘最深的位置,从地层和出土瓷片推测时代可能早至明代。”

其实,随着近年来考古工作的开展,关于“泉城”的印记也逐渐向世人揭开。2002年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开始发掘的高都司巷遗址内,密集分布的水井揭开了老城区人们生息繁衍的繁华景象。3000多平米的范围内出土了40多口井,不光有生活用井,还有作坊用井。2007年,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对趵突泉北路6号遗址进行发掘,也曾发现水井遗迹。此次高都司巷小学遗址的发掘对了解清末民初老城区民居房址的建造方式和功能结构及其与泉池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现房址5处 其一为清末民初厨房或作坊

除了疑似明代的泉池,在发掘区内考古人员还清理出了5处房址,房振介绍,这些房址基本都是清末民初的建筑,其中位于发掘区在中部偏西位置的一处房址可能为当时的厨房或做其他功用的作坊。

此处房址墙体用大小不一的青石砌筑,三合灰浆灌注黏合。房子地面铺有三合土,房子里面的三合土面上分布着三个坑。“东西两侧的坑为长方形,中间的为圆形,东边的坑与东部的排水沟相连。”结合坑的分布与内部的遗迹,房振分析,这处房址可能为当时的厨房或其他功用的作坊。“中间下灶台,西边长方形的坑里填有煤渣和没烧完的炭,东边的长方形坑里放有水箱,水箱满了之后水能直接从东边的排水沟排出去。”

与房址相连的排水沟整体为砖石混筑,以白灰黏合。建造时首先挖好沟槽,底部平铺一层青砖,然后再砌两侧沟墙、均四层青砖错缝平砌,最后在顶部铺盖一层青砖或石板。

在发掘区南部偏东的位置,考古人员还发掘出一条东西向的路,道路用青砖和鹅卵石铺成。两青砖拼成一组正方形,然后四组方形砖的砖角相接围成方框,框内铺砌小鹅卵石。据房振介绍,此外,发掘中还出土了青花、青釉瓷片以及灰、红陶片等少量器物。

来源:山东商报

记者:许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