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人物风采 > 正文

梅河口市中心医院元光喜:支援湖北我义不容辞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5-05 08:49:20

元光喜,朝鲜族,今年51岁,吉林省梅河口市中心医院感染科主任,1993年毕业于长春中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参加工作27年,一直从事传染病治疗工作。梅河口市支援湖北医疗队技术主任,支援的是武汉市汉阳体校方舱医院。

出发前

连续25天奋战“疫”线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中,我所在的梅河口市中心医院承担了梅河口市疫情防控工作,感染科更是一线科室,作为科主任,我管理着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疫情防控初期阶段,由于人手不足,我每天奔波在疗区与门诊之间,随着发热门诊患者量骤增,最多时每日要接诊100余人,白天黑夜都在医院里,这样的工作状态,一直持续了25天,直到2月15日赶赴武汉,我都是在医院里。”元光喜说。

春节前后,外地返乡过年的人特别多,需要到发热门诊筛查的人也随之增加。元光喜除了门诊日常工作,还要负责全院的“发热患者”会诊,经常一天只能吃上一顿饭,过年也未休息一天。

递申请

抗疫老兵主动请缨

疫情发生后,元光喜主动向医院提交了请战申请,他觉得自己应该去武汉支援,因为他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又是从事传染病专业的。“对于应战传染病,我可以算是一名老兵了,我经过非典、甲流、手足口、出血热等多次传染病疫情的考验,这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武汉那边需要这样的医务人员去支援,情况十分紧急,所以我主动请缨报名,感觉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应该主动担当,多一份力量,就能多救治一些患者”。

2月15日上午9点,元光喜正在疗区查房,突然接到去武汉的电话,让回家抓紧收拾一下,下午1点到医院集合,院领导将为这次出发的25名医护人员送行。“我递交了请战书后,早有了思想准备,随时待命出发去武汉,所以接到电话后心里很平静,就赶紧回家收拾行李”。

元光喜的父母都是退休教师,深明大义、知书达理、德高望重,知道儿子这次远赴武汉是在救人,是在执行特殊的急救任务,都十分理解并支持元光喜,但同时为人父母也担心儿子的安危。“我父母年纪大了,快80岁了,从电视上了解到武汉疫情十分严峻,短暂时间的告别,二老不停地叮嘱我要做好防护,注意照顾好自己,要记得每天打电话报个平安……”为了不让父母难过,元光喜面带微笑,泰然答对,让老人们放心,一切都会顺顺利利的,他也会平平安安的。

元光喜的妻子和儿子也十分担心,一直拎着行李箱,将他送到医院的大门口,望着元光喜急匆匆地走进医院大楼内,母子俩含泪向他挥手告别。

抵武汉

42天救治200余名患者

2月15日13时,梅河口市中心医院王升平院长带领班子成员以及全体医护人员,为支援湖北医疗队员们送行,医院精心准备了电热毯、衣服、鞋子等生活用品;而且叮嘱队员们一定安心工作,做好防护,有困难及时向单位反映,单位会做好后勤保障支援工作,是坚强的后盾。随后,院领导和队员们一一握手道别。虽然当时下着大雪,十分寒冷,但医疗队员们心里暖暖的,备受鼓舞!

15时,元光喜同医疗队员们迎着纷飞的大雪,乘坐大巴赶往长春龙嘉机场。25名队员中,有5名医生和20名护士。在长春经过会合编队,组成了吉林省支援湖北第九批救治医疗队。

2月15日23点,飞机抵达武汉,16日凌晨2点才入住刚刚建好的青年城公寓。“简短休息后,2月17日一早,我们就来到方舱医院对接,了解医院的情况、患者人数及其症状,然后进行具体的分工。2月18日,我们就全身心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当中了”。

这次团队作战,元光喜与队员们负责200多名轻症患者的救治工作。进入方舱前,需要穿隔离衣,再穿隔离服,手套最少戴两层,口罩戴两层,还有护目镜,捂得严严实实,行动起来感觉特别笨重 ,呼吸十分憋闷。

“我们每次进舱前2小时,做到少吃少喝,再穿上成人纸尿裤,然后穿好防护服去医院,因为一工作最少6小时不能脱下衣服,不能去厕所。出舱时,按照相关要求,要一边消毒一边脱防护服,消毒间内喷洒着高浓度的消毒液,刺激着呼吸道,引起咽部不适和胸闷,经常咳嗽。由于消毒间内同时消毒人员不能超过2人,同时出舱的人员又很多,需要排队等待,整个过程需要30至50分钟,需要很长时间,所以大家都是很少吃喝,尽量把宝贵的时间用在救治患者身上,自己遭罪吃苦都是小事儿。”元光喜说。

2月份的武汉气温并不是很高,但一个班下来,元光喜防护服里的衣服已经全部湿透,低头写字的时候水珠儿会从护目镜的边缘滴落到纸面上,手上戴着双层防护手套,手指被束缚得几乎麻木。元光喜怕护目镜和眼镜起雾,就用胶布把口罩粘得严严实实,呼吸很费劲,但即使这样,口罩上也会有水汽渗透出来,眼镜和护目镜雾蒙蒙一片,无奈,他只能经常甩头让雾气尽量下去。

穿着防护服走起路来很笨拙,说话的声音也比平时大很多。“在方舱内查房时,穿着防护服走起路来非常不便,问诊也需要大声说话才能听到。由于患者较多,无法记住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只有拿着笔记本进行询问和记录。年轻的患者会普通话,沟通只要大声说就可以,年长的患者大都说方言,我就得反复沟通,加上打手势比划,双方才能互相明白,十分吃力,每次查房下来,都需要2个多小时,嗓子都会喊得嘶哑。”元光喜说。

白天查房和夜晚值班相比,还算轻松的。每当夜间值班时,很多患者对病情存在恐惧,长时间在方舱内的隔离,出现了烦躁焦虑或抑郁的精神症状。元光喜每天都会向这样的患者耐心地解释、安慰,进行心理疏导。

俗话说:七分精神三分病。“有一位中年妇女,失眠好几天,总是觉得心慌、胸闷、头晕,自己觉得病情很重,甚至有生命危险,一晚上反复找我多次,每次都对她进行细致检查,发现生命体征、CT、指脉氧均正常。经过耐心地开导、解释,让她安心治疗,患者逐渐对自己有信心,走出心理障碍,对于病症也没有了焦灼的状态,慢慢地都好了起来。”元光喜说。

在支援武汉医疗抗疫工作中,元光喜时常想起院长王升平临出发时对他叮嘱的话——“这次赴武汉抗击疫情,是锤炼业务,提高能力的重大机遇。作为感染科主任,到了武汉,困难的事儿要多干,多付出,这是成长,也是进步。作为技术主任,要带好队伍,多救人,还要照顾好队员,大家都要平安回来”。

这次疫情非常严重,对一线的医护人员更是考验,无论是在身体上还是在精神上,都承受着很大压力。元光喜每天除了工作,还要做大家的思想工作,为大家鼓励、打气、加油!时刻提醒大伙儿,不要疏忽大意,做好防护再投入到工作。

元光喜认为,他们这支队伍凝聚力十分强,尤其这些年轻人,表现得格外优秀,让他这名老医务工作者感到十分欣慰!“我们团队的医护工作者,90后的很多,他们阳光、乐观、善良,整个团队的精神面貌积极向上,每一位医护人员都能做到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在每次进出舱时都能做到相互检查、相互督促,最大限度保障队员的生命安全。在有的队员有困难时或有风险大的工作时,都能不畏风险,不计个人得失,积极主动地帮助”。期间,有八名同志火线光荣入党,努力奋进,吃苦奉献在前,起到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地服务患者。

受感动

各方关爱激励我加倍努力

由于支援武汉的医护人员都是来自不同城市,每个城市的生活饮食习惯都有所不同,入住的酒店领导经常征询医疗团队的意见,按照东北的饮食习惯,给医疗队员们做冷面、饺子、炸酱面、蘸酱菜等,他们把最好的物资都给了我们。

“武汉的志愿者们也是积极地帮助我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为我们能够更好地工作提供切实的保障。还要感谢省市、组织部、工会、妇联、团委等部门领导,经常到家里慰问,询问老人的健康、孩子的教育,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为我解决后顾之忧,让我更能安心地工作。”元光喜说。

到武汉支援医疗工作42天,感触颇多,大家精诚团结,克服困难,科学治疗,悉心照顾病患,使200多名轻症患者全部治愈出院。3月28日,遵照国家和省卫生健康委统一安排, 元光喜和队员们承载着42天武汉抗疫的艰辛、牵挂、胜利的喜悦以及家乡父老的期盼返回了吉林长白山进行休整。

“作为一名普通的医生,履行一名医生的职责,是我的本职工作,也是我应该做的。从武汉到家乡,给了我这么多的殊荣和奖励,这是对支援武汉医生的莫大奖励,我为自己能去武汉前线抗疫,而感到荣幸和自豪,我深深地懂得,鲜花、掌声、荣誉,一切都会归于平淡。我会尽快地回到工作岗位,以一颗谦卑的心,感恩的心,加倍地工作,为人民尽职尽责地工作,不负这些殊荣。”元光喜说。

身边人说:

元光喜主任工作中身先士卒,深入一线,任劳任怨,对业务精益求精。从医至今,他始终践行医务工作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展示出一位医者的精神风貌和优良素质。这次大“疫”当前,他身穿白衣,义无反顾地逆行上阵,与驰援武汉的其他医护同仁,携手并肩、共克时艰,为抗击疫情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耀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