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安文化”是济南的特色名片,易安李清照和幼安辛弃疾两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人物,在齐鲁文化交汇地——济南交融碰撞。今天让我们走进济南“二安文化”之一的李清照,读懂她命运的真实写照和历史无法掩盖的辉煌!
据史书记载,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故居,就在这柳絮泉边,李清照纪念堂也坐落在趵突泉边。这是一座民族形式的院落,占地三百六十多平方米。
院落四周,绿竹环绕,青松挺立,垂柳轻拂,繁花似锦....堂前漱玉、金线、柳絮等名泉,错落有致,波光闪烁。
越过滚滚的历史烽烟,一起回眸女词人走过的坎坷之路。
01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山东历城(今济南)人。她出身于士大夫家庭,自幼受到文艺的熏陶,洁美的泉水,也赋予了她灵秀之光。其父李格非,官居礼部员外郎,博学多才,学问精深;其母知书识礼,善做文章。
她自幼秉承庭训,勤于攻读,极富文思。不但诗、词、散文写得很好,书法、绘画等也造诣颇深。十八岁时,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赵明诚是当时著名的金石家,于文学诗词亦甚精通。
婚后两人感情纯笃,志同道合,赵钻金石,李研词章,生活美满幸福。可惜好景不长,宋廷的腐败,金人的南侵,打破了他们生活的安谧。
公元1127年,金人侵犯中原,掳去微、钦二帝;朝廷南迁,他们被迫逃亡江南,过着流浪尘活。战乱之中,他们一生最珍爱的金石、书画等艺术珍品,大都毁于战火,这给了他们沉重的打击。
不久,丈夫赵明诚在赴任途中暴病身亡,更使她失去了精神的寄托和物质上的依靠。她孤苦伶仃,贫病交加,悲愁满怀,只身流徙于杭、越、温、台间,受尽了人间凄苦,在颠沛流离中度过了悲惨的晚年......
02
就在她濒临绝境的时候,易安居士仍然念念不忘故国,她愿为收复中原而献身,喊出了“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等沉痛悲壮的誓言,把个人不幸的遭遇同祖国沦丧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当时的社会,这是何等的有格局和壮志豪情!
步入李清照纪念堂的正厅,迎面便是李清照的画像。词人气度从容,从那低头沉思的神态中,仿佛可以看到,她正在构思酝酿着新的词章。
画像两边的墙上,挂着臧克家、冯沅君、唐圭璋、舒同等许多当代名家的题咏字画;排列整齐的玻璃柜里,陈列着李清照著作的各种版本和后人研究的专著、期刊等。
03
作为一名多才多艺的女词人,李清照一生奋笔不辍,著述甚丰。据《宋史·艺文志》载,她的著作有《易安居士文集》七卷,又《易安词》六卷,而属全集性质的有《李易安集》十二卷。可惜这些作品多已散佚,现仅存《漱玉词》一卷及其他零星著作。
从这些仅存的作品中,我们也可略看到她一生的不幸遭际和高洁情操。
她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写出《如梦令》、《怨王孙》等许多咏颂自然风光的佳美词章。
怨王孙
宋·李清照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萍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李清照虽然身处逆境,志不得伸,但她始终热爱自己的祖国,对国破家亡深感沉痛。
读完是不是觉得悲叹惋惜呢?李清照虽然生不逢时、命途多舛,但她的作品却光彩夺目,传诵千古,在国内外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李清照和她的文学成就将永远活在济南人民的心中!有空就来趵突泉李清照纪念馆吧,怀着真诚的心瞻仰“千古一代才女“!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