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启明 > 启明人物 > 正文

牙克石公安局民警孙继昌:一位修行38年的“扫地神僧”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4-25 21:10:25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今天,我们不说老和尚的故事,我们来说一说巴林喇嘛山下巴林派出所中的一位低调修行的“扫地僧”。扫地神僧在金庸武侠里可算是最强级别的存在,小说中却惜笔如金,所书甚少,今天在我这里,我可要好好地挥毫泼墨一番。

他叫孙继昌,牙克石市公安局巴林派出所户籍民警,今年5月28日就要光荣退休了,从警整整38年。虽然我刚来巴林派出所不久,但今天在距离荣退还有38天的日子里,我也要说一说我眼中的他。

初见,脸上泛红的小老头儿

3月30日,我正式来巴林派出所报到,下午16时,当车不经意间开进了巴林旅游区管理局的大院,对于一切都未知的我来说,兴奋中夹杂着小紧张,这时一位老同志早已在门口等候,因为之前借调在政治处工作的关系,分配到巴林的那天起,我就早已把派出所里所有人的样子通过人员信息表记得滚瓜烂熟,把所有人的电话存进了通讯录,所以我一眼就认出他就是大家口中的“孙叔”。

他个子不高,面带微笑,脸是泛红的,留着花白的板寸发型,这一点真的和照片里的分头不一样,规范地穿着一身不知道多少年的已洗的发红了的警服,非常热情的对我说了一句“欢迎你,你可算来啦!”说着我脑子就像过封神榜一样也在高速运转回忆着大家对他的称呼,特别自信而又礼貌地叫了声“孙叔”,一点儿架子也没有,一趟趟帮我搬着行李。随后,马斌所长正式介绍我认识所里的同志,大家的热情,让我瞬间踏实,并告诉我说,我该叫大爷。

这就是我与孙大爷的初见——和蔼,可亲,爱笑,脸红。

浅识,是大家口口相传的样子

我去年就分配到了巴林派出所,因为借调一直没有上岗,但在平日的工作生活中却总能“看到”所里的模样,不论是早前在所里工作过的同志,还是与所里各位共过事的人,对大家的评价无不竖起大拇哥儿,特别是孙大爷,确实是大家口口相传的样子。

退休的样子是那样敬业——实话说即便是还有38天退休还能始终如一,待工作如初见的老同志着实是少见;每天上午打扫一遍所内卫生,默默扫地擦地倒垃圾的老同志在其他地方也不多见。

工作的样子是这般认真——办理户籍业务能尽力满足群众的需求,谨慎签章,效率至高,原则中不失人性化;照身份证能耐心地帮群众整理妆容,服装不合格尽力找合适衣服搭配,因为知道大家大老远来一趟不容易,“最多跑一次”淋漓尽致;内勤工作不敢懈怠,上级通知要求能及时回复“收到”,上传下达从不耽误,每次为了让所里每个人把表填好,楼上楼下也不知道跑了多少回;值班从不推辞,为了让外地同志回家休整,本地的同志们主动请缨,一样接警,同样出警,照样处警。

学习的样子是这样前卫——每天早班前学习强国每日学习就已搞定,而且特别喜欢接触新事物,智能手机运用自如不次于后生,电脑办公得心应手不亚于年轻人。

生活的样子是那般简朴——一双旅游鞋撑起春夏秋,一辆自行车骑遍南北东西,一套执勤服走过日月星辰。

久处,内外兼修目不旁视的“数学警察”

慢慢熟悉了,我和孙大爷开始聊聊过往,才知道,这位干了一辈子公安的老警察,以前还是位数学老师,从1981年参加工作就在巴林学校任教,而且还是班主任,一听那时候就教函数、几何、方程,这对我一个文科生来讲,听着真是高大上,顶礼膜拜。

1982年加入到了公安队伍,直到现在服务于巴林派出所,见证了牙克石市公安局的发展历程,陪伴着巴林喇嘛山的春去秋来夏种冬藏,端得起枪,落得下笔,办得成大案要案,化解得好群众矛盾,抓得住罪犯,放得下名利,一些腰间盘突出等老毛病“常伴左右”,幸运的是一辈子没有受过伤,这就是最大的幸运。

唯一变化的是2003年以前从事的是外勤工作,2003年以后至今干的是户籍内勤;唯一不变的却是有一颗如同《我在故宫修文物》中文物修复师般守得住时光,耐得住寂寞,一辈子只干一件事的初心。

子曰:“六十而耳顺”,听得进去好话赖话,明辨得清是非曲直,孙大爷也是这样的人。“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如今的他,儿孙满堂,天伦尽享。而我,仍要继续挖掘老同志身上的闪光点,老同志从不会过时,是我学习的榜样,发扬好优良传统,传承下去,也是人生。其实人生的出彩,并不只是在聚光灯下,毕竟人生只有一次,相较于活在别人的眼光里,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更为重要。

这就是牙克石市公安局巴林派出所民警孙继昌,从警38年,一场属于这位大隐隐于市的扫地神僧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