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启明 > 启明人物 > 正文

苏云:重症科医生,就是要到最危险的地方去!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4-28 21:44:51

3月27日,内蒙古援鄂第六医疗队队员、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苏云同队员们返回鄂尔多斯。作为此次内蒙古援鄂第六医疗队鄂尔多斯28名医疗队员的领队,他不辱使命,光荣的完成任务,把队员们平安带了回来。

4月20日,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苏云正式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作为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的他,平时主要从事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延续性生命支持、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和器官功能支持、防治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工作。苏云说,自己在重症医学科工作了13年,但是经过这次援鄂任务,使自己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提升,也让他明白:身为重症科医生,就是要到最危险的地方去,到患者最需要的地方去……

“一定要先做好防护,再进入病区”

2月19日,苏云接到市卫健委通知,作为我市医疗队领队自己要带领28名医护人员与自治区其他医院医护人员共计173人,组成第六医疗队赴武汉执行重症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出征的这一刻很快就到来了,我组织大家完善防护物资和生活必需品,并对其逐一进行了清点。”苏云说,自己突然感觉肩上背负着沉甸甸的责任,为了当好大家的“管家”,不负家乡人民的期望,出发前,苏云及时做足了功课,在笔记本上列工作思路、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方案。

2月21日下午,苏云和队员们顺利抵达了武汉市,并入住了保利酒店,给大家安排好房间后,又组织队员再次进行院感培训及熟悉流程、环境等。“在酒店培训、学习了两天后,2月24日,我们鄂尔多斯医疗队被分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的重症危重症病区,与来自广东、广西、陕西、黑龙江及协和本部的医护人员共同工作。”苏云说,刚到协和医院的时候,很让人震惊。医院的每一层都是新冠肺炎患者的隔离病房,且都是重症与危重症患者,所以内心很复杂,不仅需要适应新环境,而且对于病毒充满未知,一切都在摸索的阶段。

“刚到武汉的第一个星期,相对比较困难,那个时候患者多,病房只要有出院的患者就会有新的人住进来,整体患者量大,人手紧张,所以我们的工作强度也很大。”苏云告诉记者,我们这个团队的队员几乎是80、90后,所以面对这样的环境,这么大的工作强度,大多数人多多少少都会存在一些恐惧。苏云向记者回忆着,当时他们队里有一个20岁的年轻女护士,刚从医就遇上了这么高强度的工作,有点焦虑、晚上睡不着。苏云知道情况后,第一时间进行了沟通谈心,为了缓解队员们紧张的情绪,他在处理各项工作的同时,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去队员们所在的病区,给队员们加油鼓劲。几天下来,这个小姑娘也就没再焦虑,而且出色的完成了这次援鄂工作。

在这场艰难的战“疫”中,苏云既是指导员,又是战斗员,除了担任前线接诊重症及危重症患者工作,队员们的吃喝拉撒他也常放在心上,事无巨细就是为了让队员们能够安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在苏云看来,队员的安全是重中之重,强化防护意识和完善防护流程,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病毒感染的风险。为此,他将28名医务人员,分成3个小组,每个小组都设置了一个组长,并建立了“微信工作群”,“严格按照流程穿脱防护服,一定要先做好防护,再进入病区。”这是苏云每天都会在群里反复叮嘱大家的话。就这样,在武汉的36天里,苏云带领的我市医疗队员忘我的投入工作,却没有一个人被感染。

“患者每一个指标的改善,是对我们最好的回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内绝大多数都是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是与疫魔交锋最为激烈的战区。钟南山院士带领的ICU团队就驻扎在这里。苏云坦言,在病房里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湿透衣服,视线被护目镜模糊,口罩透气性差,经常会感觉呼吸困难,进病房有时会有缺氧头疼的感觉,治疗、操作受到很大的阻力,但他内心坚定的坚持着,每天都要详细进行患者的各项指标的监测分析、查体,深静脉穿刺、picco监测、ECMO、CRRT、转运患者检查手术……为了保证救治的连续性和及时有效性,也为了节省有限的防护物资,多数人都穿着尿不湿,工作时间不出仓,脱下防护服后有近乎虚脱的感觉。

“一个班下来仓中(隔离病房)工作6小时,加上来回坐车时间得9-10个小时完成一个班。”苏云告诉记者,但是他无怨无悔,因为在他看来,患者每一个指标的改善,都是他尽心尽力付出的回馈,累也愿意!后来,苏云有幸和钟南山院士团队在二楼ICU病房一起救治危重症患者。ICU病房有20张病床,收治的多数都是气管插管的新冠肺炎患者及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救治和护理难度大,医护人员的工作十分繁重。由于几乎所有危重患者的生活都无法自理,护理人员除了各类护理操作之外,更要承担起患者的生活照顾等更为琐碎的工作。“既然来到这里,我就和所有人一样,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这是我的职业选择,我要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让更多的患者康复出院。”苏云坚定地说。

据苏云回忆,3月14日下午4时,他正在上下午班的时候,ICU病房转来了一名30多岁的患者,这位患者为肝硬化出血患者,而且还伴有心率快、血压低的症状。当时他们一起的医生立刻进入了紧急“战备”,对患者进行了抢救,止血,直到晚上8点,又为患者做了CT介入止血治疗,一直到晚上11点多患者的症状才稍有改善。“脱下防护服,到酒店休息已经将近凌晨1点了。”苏云说,这是他在武汉以来,最累的一天,第二天,自己上晚班的时候,特意去看了他昨天抢救的病人,发现病人有了明显好转,转身走的时候,患者为他竖起大拇指,他特别高兴,心里也充满了成就感。

守望相助,共抗疫情。苏云常在嘴边挂的一句话就是“作为医务人员,帮助患者度过最困难的时候,就是我们的春天。”他带领的市中心医院护理团队在所在的病区首先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成立了“守望相助微信群”,通过微信平台,将患者和医护人员一起拉进群,在群里集中进行疾病健康指导、康复指导、心理指导等,让患者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受到了患者、同事的广泛好评。

“最想说三个词,感谢、感动、感恩”

任务圆满完成,胜利凯旋。苏云告诉记者,此时自己最想说三个词,就是“感谢、感动、感恩”。首先说的就是感谢,感谢市里各级领导在他们援鄂期间的关心和帮助,感谢医院领导和同事给予的大力支持,在医疗物资紧缺的情况下,还为他们配备了充足的防护物资。他们在前线的时候,慰问自己的家属,帮助他们解决日常问题,让自己在湖北期间没有了后顾之忧。更要感谢的是自己的家人,谢谢你们的理解和支持,让自己可以安心在一线抗击疫情,家人是他最坚强的后盾。

关于感动苏云表示,与自己一起的10名队员作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的重症危重症病区工作者,每个人心里都清楚这里是武汉定点集中收治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的医院,但是大家都能服从战地统一安排,无一人请假,无任何差错事故,不管在什么岗位,大家都全力以赴、尽职尽责,自己为之感动。“王彩霞护士长服从安排,前期负责全队驻地感染控制,后期又服从安排到4楼重症病区参与临床护理工作;王丽护士长带领马芳、贺月新、宝音那所在的病区首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苏云向记者诉说着,在武汉的36天来,大家带给他的每一份感动。

最后苏云想说的是感恩。感恩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可歌可泣的英雄人民。人们说他们是“最美逆行者”,其实在他心中,觉得更多的是自己做了一名医务人员该做的事情!今天他们平安凯旋,实现了医护人员零感染、医疗护理零失误,没有辜负领导们、同事们的希望。疫情还没有结束,他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一直默默奉献,贡献自己的力量。

疫情过后,苏云说,他最想和战友们带着家人一块再去武汉,看看这座大城市苏醒后的模样,看看恢复忙碌繁华、灯火璀璨的城市。